1读时间简史的感悟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从未放弃过对于宇宙的思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康德也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当我们仰望天空,白云之上是我们对于神秘宇宙的无限渴求。时间简史,它从我们的宇宙图像出发,从基础的地球是圆的问题开始,带我们去寻找消解内心疑惑的一些可能答案。其间包含宇宙的奇点、空间与时间、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虫洞和时间旅行等诸多有趣的内容探讨。在短短的一书里,涉及了诸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的相关知识,让我深切感到宇宙的深奥与人类的智慧。首先给我巨大冲击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定义。时间相对于空间是完全分开并且独立的,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常识观点。然而,这个常识在处理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时却根本无效。光以有限但非常高的速度传播。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相对论一个卓越的成果是,它变革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在牛顿理论中,如果有一光脉冲从一处发到另一处,(由于时间是绝对的)不同的观测者对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不会有异议,但是他们不会在光走的距离这一点上取得一致的意见(因为空间不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相对论中,所有的观察者必须在光是以多快的速度运动上取得一致意见,然而,他们在光走过多远的距离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相对论终结了绝对时间的观2念。我们通常的经验是可以用三个数或坐标去描述空间中的一点的位置。比如人们可以用纬度、经度和海拔来指定一个地点。事实上,我们可以用一族互相交迭的坐标碎片来描写整个宇宙。一个事件是发生在特定时刻和空间中特定的一点的某种东西。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坐标没有真正的差别。从一个事件散开的光在四维的时空里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圆锥,称为事件的未来光锥。与此对应的还有过去光锥。而不处于P的未来和P的过去的事件称之为处于P的他处。这些对于我来说崭新的观点让我对绝对将来、现在、绝对过去产生了深刻的遐想,也开始学着像霍金一样思考时空这个问题。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好的结论,但这个过程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始终对于宇宙的开端与终结怀有深深的兴趣。正如人类执着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这三个哲学问题直到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明了我们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我们才真正开始打开眼睛。事实上,还存在许多其他的星系,在它们之间是巨大的空虚的太空。哈勃发现大部分星系是红移的,而且红移的大小与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表明宇宙不可能像原先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处于静态,而是在膨胀,不同星系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增加着。宇宙膨胀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智慧革命之一。其实人们早在19、18甚至17世纪晚期就能够从牛顿的引力论预言出宇宙的这个行为。然而,静态宇宙的信念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一直维持到了20世纪的早期。甚至爱因斯坦于1915年发表其广义相对论时,还如此之肯定宇宙是静态的。他们想方设法避免广义相对论的非静态宇宙的预言3这不得不让我们惋惜,人类的进步历史总是曲折的,一方面有着无知反派对于科学真理的扼杀,如教皇对于伽利略等人的迫害;另一方面哪怕是伟大的学者,也会故步自封由于一些认知观的局限而固步自封就像伟大的牛顿,发表了运动学三大定律,却在晚年沉溺于教皇的上帝论中。不过还好,依旧有无数的科学巨人,前赴后继,始终处于观察、思考、实验、探求的第一线上。从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各向同性的到弗利德曼模型,再到霍金和彭罗斯通过论文指出过去必须有一大爆炸奇点,一切总是在向前发展。对于不确定性原理,让我很有感触。尽管世界上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但我们总是相信,如果我们知道的足够多,那么我们可以明确下一时刻发生的事情。科学理论,特别是牛顿引力论的成功,使得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侯爵在19世纪初论断,宇宙是完全被决定的。他认为存在一组科学定律,只要我们完全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我们便能依据此预言宇宙中将会发生的任一事件。例如,假定我们知道某一时刻的太阳和行星的位置和速度,则可用牛顿定律计算出在任何其他时刻的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