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永康市中医院何颖病因B临床表现C诊断与鉴别诊断D定义A主要内容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E潜在并发症F健康指导G急性脊髓炎定义急性脊髓炎为急性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常在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发病,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运动障碍、各种感觉缺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当病变迅速上升波及高颈段脊髓或延髓时,称为上升性脊髓炎;若脊髓内有两个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病因直接病因尚不明确,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包括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及EB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等许多感染因子都可能与本病有关,但其脑脊液未检出病毒抗体,脊髓与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为非感染性炎症性脊髓炎。临床表现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无男女性别差异,一年四季散在发病。2、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受凉、过劳、外伤等为发病诱因。3、急性发病,多数病人在2~3天内,部分病人在1周内发展为完全性截瘫。(1)双下肢麻木、无力为首发症状。(2)典型表现为:病变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严重者多出现脊髓休克。可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多汗或少汗、皮肤营养障碍等。休克期一般为2~4周,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或压疮者,可延长至数月。如无并发症,休克期过后进入恢复期,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肌力恢复常自远端开始,感觉障碍的平面逐渐下降。(3)由于受累脊髓的肿胀和脊髓受牵拉,常出现病变部位有背痛、病变节段束带感。4、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1、血常规:WBC正常或轻度升高。2、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正常或升高,小于100个,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增高(0.5~1.2g/L),糖及氯化物正常。多无梗阻。3、MRI:病变脊髓节段增粗,斑片状长T1,T2信号也可正常。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1.诊断依据(1)进展性的脊髓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双侧的症状或体征(不一定对称);(3)明确的感觉平面;(4)影像学除外压迫性病变(MRI或脊髓造影;如条件不具备可行CT检查);(5)提示脊髓炎症的表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IgG合成率升高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如果初期无上述表现,可在第2~7天复查MRI及腰穿;(6)起病后4小时到21天内达到高峰。鉴别诊断:1、急性血管病2、急性脊髓压迫症3、急性硬脊膜外脓肿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减轻症状,防治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康复。1、药物治疗急性期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可减轻脊髓水肿,控制病情发展。常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500~1000mg静滴,1次/天,连用3~5天;其后改用泼尼龙口服,40~60mg/d,以后逐渐减量后停用。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2、康复治疗早期宜进行被动活动、按摩、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部分肌力恢复时,应鼓励主动活动。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1、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突起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担心自己会失去劳动能力而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拖累,应安慰和关心病人,耐心介绍病情预后,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因大小便障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甚至带管出院,病人会因此而有羞耻感,应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进行正常人际交往。3、因感觉障碍,患肢麻木与疼痛感常使病人夜间难以入睡,应给以同情和安慰。(二)呼吸道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深度及频率,对患者的气管及肺部进行听诊,判断是否存在鸣音,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咳痰,并且患者要每2小时进行翻身及拍背一次,每天2~4次的雾化吸入,对怀疑有肺部感染的患者要进行留痰培养,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的脊髓出现高位损伤出现了呼吸困难,要准备好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同时及时的通知主治医生。(三)饮食护理1、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含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