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肾损伤护理肾损伤:当人体受到损伤,刀刺伤,交通事故或受到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打击而导致肾损伤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称为肾损伤。肾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以闭合性损伤最为常见。肾损伤临床上分为肾损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破裂,肾蒂裂伤,以肾蒂裂伤最为凶险。肾损伤临床表现颇不一致。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肾损伤症状可能不易被察觉。肾损伤主要症状有休克、出血、血尿、疼痛、感染等。1休克早期休克多因剧烈疼痛所致,后期及大量失血有关。其程度及伤势、失血量及有无其他器官合并伤有关。肾损伤出现休克症状,占30%〜50%休克程度多及出血速度、就诊时间、合并伤轻重和机体代偿功能力有关。伤后数日出现延迟性休克表示有持续性或再发性大量出血,因此需要对伤员进行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2血尿是肾损伤主要症状之一,90%以上伤者有血尿,多数是肉眼血尿,也可为镜下血尿。血尿在肾损伤诊断中很重要,特别是血尿中有索条状血块者更有意义。一般说来,血尿程度及肾损伤伤情并不完全一致。3疼痛及肿块伤后出现同侧肾区及上腹部疼痛,轻重程度不一。一般为钝痛,腰痛多系腰部挫伤、肾被膜下出血或血尿渗入肾周围组织刺激腹膜后神经丛所引起。疼痛可局限腰部、上腹,也可以散布到全腹。4感染发热血肿和尿外渗易继发感染,形成肾周围脓肿,2/63/6病情同时要向病人宣讲损伤后注意问题,有血尿是损伤后临床表现之一,要严格按医嘱卧床休息,以免加重损伤。(一)术前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隔1~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注意病人全身症状。保证休克病人输血、输液通畅,补充血容量。2.术前准备有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同时,积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危重病人尽量少搬动去做检查,以免加重损伤和休克。肾损伤非手术治疗护理(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2~4周,即使血尿消失,仍需继续卧床休息至预定时间;过早过多离床活动,有可能再度发生出血。(2)病情观察:①每2〜4小时留取尿液于试管内,观察血尿颜色深浅变化,若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出血加重;②准确测量并记录腰腹部肿块大小、观察腹膜刺激症状轻重,以判断渗血、渗尿情况,若肿块逐渐增大,说明有进行性出血或尿外渗;③定时检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以了解出血情况及其变化;④定时观察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以判断有无继发感染。(3)维持水、电解质及溶血量得平衡:及时输液,保持足够尿量,在病情允许下鼓励病人经口摄入;应用止血药物,减少或控制出血,根据病情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发生。(4)对症处理:给予高热者物理或药物降温;腰腹部疼痛明显者,4/6可给予止痛、镇痛剂,以减轻疼痛、避免躁动而加重出血。(二)术后护理1.体位麻醉作用消失且血压平稳者,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肾损伤修补、肾周引流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2~4周,骨盆骨折后需卧床6~8周。2.饮食肾损伤、膀胱破裂、后尿道损伤术后病人,需禁食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前尿道损伤术后6小时、无麻醉反应者,即可正常饮食。3.预防感染定时观察体温,了解血、尿白细胞计数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加强损伤局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4.伤口及引流管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引流物量、色、性状及气味。下腹壁或会阴部切开引流处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避免污染手术切口。肾周围或盆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被拉出、扭曲、引流袋接口脱落;引流物一般于术后3~4日拔除,若发生感染或尿瘘则延长拔管时间。并发症护理1)尿瘘:开放性损伤、骨折片刺伤或尿外渗感染后破溃,可形成尿瘘。保持引流通畅和局部清洁,可避免交叉感染和尿性皮炎。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使瘘口愈合。5/62)尿道狭窄:尿道损伤拔插导尿管后排尿不畅,需适时、定期扩张尿道。扩张时应根据尿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尿道合适尿道探条,动作轻缓,避免医源性损伤及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健康教育】(一)卧床骨盆骨折或严重肾损伤需长期卧床病人,应适时改变体位和翻身,预防压疮;在床上进行肌肉锻炼防止四肢肌肉萎缩。(二)引流管说明保留各管意义及注意事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