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主要禽传染病的防制05-研究生概述:我国是世界上养禽最多的国家,家禽年饲养量达142亿只,占世界养殖总量的1/5,其中水禽37亿只,占世界总量2/3。由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养禽业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avianinfluenza,AI)简称禽流感。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一、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004年亚洲和欧美各地广泛流行HPAI。2005年以来,出现频率加快,范围扩大,引起全世界关注。我国农业部统计:2005年以来,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19,4万只家禽发病,扑杀2,285万只,直接损失已超过100亿元。一、禽流感病原禽流感病毒分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囊膜上含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基酸酶(NA)活性的糖蛋白纤突。一、禽流感流感病毒有3个抗原不同的型:A、B和C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属A型。A型也见于人、猪、马,偶尔见于其它哺乳动物。一、禽流感A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HA和NA容易变异,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很易发生基因变异及基因重组,具有易变及多血清型的特点。已知HA有15亚类(H1-15)NA有9个亚类(N1-9),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使A型禽流感病毒有很多亚型,各亚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一、禽流感自然情况下,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宿主范围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现已发现流感病毒可在不同种属的动物间传播。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HA起识别和吸附宿主细胞受体的作用,因此认为HA是宿主特异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一、禽流感病毒感染需要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位点,人禽间结合位点不同,所以人不能感染禽流感。而猪体细胞膜上有人、禽流感病毒受体,可被感染。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与人流感病毒杂交而获得人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位点,形成使人类感染的流感新毒株。一、禽流感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β-丙内酯可灭活病毒,但不损害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病毒对热敏感,65~70℃丧失活性。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甘油保护可保持活力一年以上。一、禽流感流行病学已发现禽流感带毒的鸟类达88种,能感染多种家禽和野禽,感染的症状、严重程度与毒株有关。禽流感可由所有HA和NA不同组合的亚型引起,其中大多数对鸡的致病性低,只产生慢性呼吸道感染/甚至不表现临床症状,只有H5和H7中的少数亚型可引发高致病性禽流感。一、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易流行。病毒在禽类的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可从呼吸道、结膜、粪便排出,其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量大。迁徒性水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贮存者和传播者。世界8条鸟类迁徒路线中有3条经过我国,世界上1/4以上的候鸟栖息地在我国境内,候鸟活动覆盖我国全部领土。一、禽流感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鸟粪、饲料、水、设备、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哺乳动物、昆虫等,都可传播疾病。空气传播在临近养殖场之间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养殖场之间的人员及其设施流动是最主要的机械传播途径。一、禽流感症状和病变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常见沉郁、减食、消瘦、腹泻、产蛋下降、呼吸困难、羽毛松乱、身体卷缩、头部水肿、皮肤发绀、有神经症状。一、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特征是暴发时的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有时由于在大体病变形成之前病鸡即已迅速死亡,而可能没有明显的病变。高致病性毒株可引起皮肤和各种内脏器官的充血、出血和渐进性坏死等变化。一、禽流感由低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禽流感主要临诊特征是发病率高和死亡率低,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有明显下降。低毒力株主要侵害泌尿生殖道,引起卵巢退化、出血和卵子破裂、肾脏尿酸盐沉积等病变。一、禽流感诊断由于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大且无典型性,易与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征等相混淆。确诊要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的鉴定。一、禽流感病原分离鉴定一般从活禽/死禽的气管/泄殖腔采集病料分离病毒。取0·1ml处理好的病料,尿囊腔接种9~11日龄鸡胚,37℃培养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