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相和[教学思路]本课以江南丝竹《欢乐歌》作为导入新课,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二种不同体裁、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族器乐曲放在一个课时内,采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地方丝竹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风格,主要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发展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一、出示课件: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聆听江南丝竹乐《欢乐歌》片断,导入新课。探讨:它的音乐体裁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二、1、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片段。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教师补充:流传地域:上海市、江苏、浙江地区,以及八大乐曲。完整欣赏《中花六板》请学生思考:《中花六板》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其音乐所用的乐器分别是什么?教师解答,并引入《老六板》,出示《老六板》和《中花六板》对比图,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请学生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介绍江南丝竹创作手法:加花变奏。写及小节简单的旋律,并请学生一同参与进行加花创作。3、聆听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片段。教师介绍: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高胡、扬琴、秦琴、笛子)、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完整欣赏《娱乐升平》,判别乐曲的所用的乐器4、出示课件提出思考::用《娱乐升平》和《中花六板》做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及乐曲的主要区别。小结: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从流行地区、主要乐器、音乐特点进行分析。5、课外小知识:教师介绍二胡与高胡音色特点。三、拓展和探讨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答对给予掌声,对错给予笑声。四、播放FLASH《江南》,并请学生关注FLASH中音画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洞箫、古筝)五、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1学了丝竹相和,总结江南音乐和广东音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谈谈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什么想法?[课题]《江南丝竹》[教材分析]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还有板、板鼓、碰钟等打击乐器。其中乐队有“丝竹板”(专业性的)和“清客串”(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乐曲往往以一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形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还有人们较为喜爱的曲目,如:《霓裳曲》、《梵王宫》,以及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南丝竹的范畴。《中花六板》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中花六板: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名称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另外也示意五曲同出一宗。《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