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规划***乡生态农业园建设规划1.1项目地理位置***乡生态农业园位于***县***乡境内,园区大部分用地属德吉村土地。距县城约36公里,距***市17公里,毗邻318国道。园区规划占地面积800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1.2自然及社会条件1.2.1气候***乡常年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最高气温16.0?,年平均最低气温0.7?,无霜期150天左右。***县年降水量为387mm,降水随时间变化的不均匀性,秋季多于春季,冬季较少,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7、8月份,光能充足,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70,,太阳总辐射7712mj/m。光辐射值高,能充分满足温室蔬菜种植的需要。1.2.2地形方面***乡生态园区规划地块属于***河谷平原地带,地势平整,有广阔的生产生活环境。1.2.3土壤方面***乡的土壤可分为10种土类、28种亚类,其中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土、亚高山草原土、草甸土等本地区的主要土壤,合计面积约占土壤总面积的95%,PH值6.5-7.0,适宜蔬菜、花草、林木的生长。1.2.4水文地质***河、雅鲁藏布江贯穿全境,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而且水质很好。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如江河、湖泊、冰川和积雪等,、地下水和土壤水,为引水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1.2.5社会环境下辖2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4342人。劳动力资源充足,***乡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科学种田、勤奋致富意识强,群众基础和走向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健全,具有依托城市和大城市开发特色优势资源的区位条件。1.2.6基础设施条件***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规划区拥有高效日光温室100栋。规划区拥有2条主干渠,水源能基本满足园区建设需要。生态园规划区域道路较欠缺,大部分为土路。电力设施、通讯设备符合生态园建设需求。1.3农牧业发展现状1.3.1农业:2010年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200.66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52.2亩,其中冬小麦面积1982.84亩、春青稞面积4536.16亩,土豆面积33.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37.96亩,饲草作物播种面积410.5亩。现全乡粮食总产量657万斤,油菜总产量216吨,蔬菜总产量500万斤,粮、经、饲比例为80:15:5。建立良种基地2000亩,品种为山冬6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5%,机耕7000亩,占总耕地面积85%,机播7100亩,占总耕地面积86%,机收7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改造中低产田300亩。1.3.2畜牧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特色畜牧业及城郊供给型畜牧业,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现有牲畜12000头,只、匹,,牦牛3147头、黄牛5233头、犏牛118头、马33匹、驴40匹、猪1483头、绵羊937只、山羊1009只。2010年全乡肉类总产量310吨,奶类产量500吨,羊毛产量2.25吨,羊绒产量0.26吨,禽肉产量9.94吨,禽蛋产量24吨。1.3.3特色产业:,1,为了进一步加快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于2010年在德吉村新建了170栋半墙体温室,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同时能有效提高农牧民的现金收入。,2,为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与2009年在全乡范围内发展生猪养殖户22户,出栏668头,存栏1105头,销售收入为64.13万元,养殖支出30.14万元,纯收入33.99万元。1.4规划设计原则1.4.1因地制宜、协调统一原则立足于***乡本地农业农业资源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综合分析***乡生态农业园所在地气候、土壤、植被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特征,按照因地制宜、协调统一的原则,使整个生态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各功能区以及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1.4.2效益兼顾原则生态园建设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优先、重点突出经济效益的原则。1.4.3农业为本,打造特色旅游***乡生态农业园建成后为大型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其功能定位以高效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为主,兼顾休闲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示范等多种功能相结合。1.4.4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生态农业园的建设首先要保护好当地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发展,也要保护环境。1.5规划目标***乡生态农业园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成总面积为800亩的集蔬菜新品种展示、绿色蔬菜生产区、花卉生产区、高科技育苗等多功能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