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慎用。为酸(25mg)神经内科专科用药、镇静、催眠药(一)地西泮(2.5mg)【药理作用】本品作用于中枢神经皮层下脑干部位,通过加强或易化抑制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受体,抑制和阻断脑干网状结构受体刺激后皮层和边缘性觉醒反应,产生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具有中枢性肌松弛作用。【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5〜5mg;针剂成人起始量10mg,24小时总量不宜超过40〜50mg。【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1、常有嗜睡、乏力、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等,偶见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视力模糊、皮疹、尿潴留、忧郁、精神紊乱、白细胞减少。2、长期应用可出现药物依赖或成瘾,突然停药可出现撤药综合征,宜从小剂量用起。3、高剂量可使少数患者出现兴奋不安,甚至幻觉。4、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患者慎用或不用。5、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老年人剂量减半。6、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乙醇的饮料。7、静脉注射时速度过快将导致呼吸抑制。(二)艾司唑仑(mg)【药理作用】本品为苯二氮卓的新型抗焦虑药,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对大、小癫痫发作有一定疗效。【用法与用量】1.催眠:每天1〜2mg,睡前服。2。抗癫痫:每次2~4mg,每天6~12mg。不良反应予注意事项】1。本品安全,偶有乏力、思睡,清醒后1〜2小时自【药理作用】抗血小板药【用法与用量】预防血管疾病的发作,每天1次口服,也可每天口服0.3〜0.6,目前一般认为每天剂量以1mg/kg为安全有效。(二)苯巴比妥【别名】鲁米那((片剂30mg、针剂100mg)【药理作用】本品能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使大脑皮质细胞从兴奋转入抑制继而进入睡眠。为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常用于催眠、镇静,与苯妥英钠合用抗癫痫.【用法与用量】口服,常用量每次15〜150mg,每天30〜200mg。极量口服每天500mg.皮下、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常用量:每次0.1〜0。2g,每天1〜2次,极量每天0.5g。【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1。倦睡、乏力、眩晕、头痛、精神不振,久用可产生肝素冲液的药物及碳酸钠有配伍禁忌尿激酶(10万U)耐受性及依赖性,连续应用可蓄积中毒。2。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3.对严重肺功能不全(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失呼吸中枢受抑制者慎用或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肝硬化者禁用。4.与皮质激素、洋地黄毒甙、口服抗凝药、氨基比林及中短效巴比妥类药合用,疗效降低。5.不可与酸性药物混合使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1、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刺激症状,偶见溃疡发生。也有报道发生血小板和粒细胞减少。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或不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特异体质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哮喘患者慎用.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5、与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磺胺类降血糖药、巴比妥类、苯妥英钠、氨甲蝶呤等合用时,可增强它们的作用。【药理作用】本品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类似于肝素钠.但其为肝素的一种皮下注射剂。给药后在血液循环中缓慢扩散,不会减少细胞间毛细血管的钙胶质,也不会改变血管的紧密性。其抗凝血酶的作用较肝素钠弱,但作用持久,而且抗凝血作用明显强于肝素钠。【用法与用量】深部皮下注射:通常以小剂量作为预防血栓形成用药,而大剂量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一般每次5000〜1万U,可根据病情增减。静脉注射可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少但需注意:1、皮下注射应深入脂肪层,例如髂嵴或腹部脂肪组织,注射部位应不断更换,注射时不要动针头,注射不宜搓揉。注射后可在注射部位引起局部小血肿,数天后于可自行消失。不可肌内注射,以免引起局部血肿和组织刺激。2、与阿司匹林、右旋糖酐、皮质激素及其他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本品抗凝作用,加重出血危险。氨基糖苷抗生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阿霉素、柔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麻醉性镇痛及异丙嗪等不能与本品同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与本品有协同作用。与含有磷酸盐缓药理作用】溶栓药本品可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因而可溶解血栓。对新鲜血栓效果好,对形成超过7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