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3年复习备考会热点专题保障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华林飞(一)主题主要视角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并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关键词梳理:一级关键词: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二级关键词: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就业、教育、规范整顿市场秩序、人民健康权(三)问题模型:基本上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必然性和重要性)、怎么办”建构,兼顾所有非选择题的题型和重点知识。(四)热点视角:增加收入和实现公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民工进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稳定物价、消除雾霾保障人民健康权等。可从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消费环境、幸福指数、建成小康角度思考。真题回顾•2008年•(2)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比重低)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基本道理。•2010年海南卷•(1)运用政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在农村实行普惠式养老金制度。(11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农保筹资模式的特点,并说明新农保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2分)•2012年全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2012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9分)•角度一居民收入角度一增收与公平【关注问题】【关注问题】突出问题一居民收入不高(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1.(2012高考全国卷38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材料二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此类设问的回答通常分两步:第一步,描述事实(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即文字材料中我国最低工资在人均GDP及平均工资中的占比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图表材料中居民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而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第二步,揭示问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即我国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第二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侧重考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究类问题的回答,既要有事实依据,即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又要有政策和理论依据,即要依据教材中关于分配的相关知识和国家调整分配格局、完善分配制度的相关方针政策。具体而言,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重点是提高“两个比重”,以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在再分配中,重点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答案:问题:与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