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旅游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到底什么是生态旅游一般说来,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定义很严谨,不过有点高深莫测。我们来用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生态旅游。一是观鸟。旅游者手拿望远镜,早出晚归,仅凭鸟的鸣叫或飞行的姿势,就能准确鉴定出鸟的种类。二是乘船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寻觅鲸鱼。一道喷水柱,或鲸鱼庞大的躯体下跌时溅起冲天的水花,令人心旷神怡。三是背起行囊,乘一叶扁舟深入神秘的亚马逊腹地:藤蔓低垂,猿猱长啼,食人鱼在水中唼喋作响。四是自愿参加一些研究项目的野外工作,用支付的食宿费来支持研究的进行。这些有利于自然保护,以及使游客从中接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上风靡一时,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是由于在理论上它比传统的大众旅游有不少优越之处,如在适当利用的同时保护资源;为自然保护提供资金,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赚取外汇;提高地方和民间对自然保护的重视等等。不过要开展生态旅游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首先,保留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通常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生态旅游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费用高,有时连基本的生活条件也难以保障。第二,游客对生态旅游的期望经常无法实现。比如说,你花钱去陕西长青保护区看熊猫,若是能在野外痛快地看上一通熊猫,你才会觉得钱没白花。而实际上在野外能看到熊猫的机会非常低。我在野外研究了几年的熊猫,也只看到过一次,而且是屁股一闪而过。一般的游客要想在几天的时间里就看到熊猫,无疑是不现实的。第三,生态旅游的客源比较少。生态旅游要求游客具备比较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大自然有浓厚兴趣。那些满足于走马观花、游山玩水,照张相转身就走的游客,对生态旅游是不感兴趣的。第四,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规模有限。生态旅游的游客分两种:一种是“吃苦”型,多是年轻学生,几个人背上帐篷、揣上几包方便面就敢进山,风餐露宿,栉风沐雨,条件虽苦,乐在其中。不幸的是,这些人往往精神可嘉,却囊中羞涩,拿不出几个钱来。另一种是“享受”型,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富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年老的人。他们有钱也舍得花钱,但他们的要求也不含糊:住宾馆,有餐厅,有车船飞机。因此能够接待他们的景点是不多的。所以,尽管有人把生态旅游夸得天花乱坠,事实上,连生态旅游的鼓吹者也不得不承认,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既然生态旅游要求这么苛刻,政府又怎么能大张旗鼓地推广呢?这其中的奥妙是,旅游行业和政府把自然旅游(即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与生态旅游等同了起来。这样一来,生态旅游的范围可就没边了。哪种旅游能脱离自然环境?认真起来,连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