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Respiratorysystem组成: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分部:1.导气部:鼻腔......终末细支气管-------保持气道畅通和净化吸入空气。2.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有气体交换。功能1、呼吸功能:(气体交换)2、非呼吸功能:发音(喉)、嗅觉(鼻)、内分泌、激活、灭活(肺)鼻腔前庭部呼吸部嗅部喉气管1.粘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A纤毛细胞B杯状细胞C基细胞D刷细胞E神经内分泌细胞•固有层:2.粘膜下层3.外膜1.粘膜支气管结构和功能与气管相似,但:1、管径变细,管壁变薄,三层分界更不明显;2、软骨环渐少,不规则,呈软骨片。3、平滑肌渐增,呈螺旋形排列。肌肉收缩有利于分泌物排出。肺浆膜实质: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肺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肺组织间质:富含血管、神经和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肺内支气管(支气管树)分级叶支气管:左2右3导段支气管:左右各10气小支气管:多级部细支气管:内径1mm终末细支气管:内径0.5mm呼呼吸性细支气管:有肺泡开口吸肺泡管:切片上肺泡膈末端有结节状膨大部肺泡囊:肺泡的共同通道,基本无管壁结构肺泡:半球形小囊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构成的底朝表面,尖指肺门的锥体形结构称之,每肺约有50~80个。肺导气部结构演变规律上皮:假复纤柱→单纤柱→单柱→单立杯状细胞:多→少→消失腺体:多→少→消失透明软骨:C形→不规则→片状→消失平滑肌:(量)少→多(排列)散在→螺旋→环行肌束→环行肌层•Clara细胞:位于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气管的一种无纤毛的柱状分泌细胞,顶圆凸向管腔,顶部胞质分泌颗粒中含蛋白水解酶,可分解管腔内的粘液而利于排出,并含氧化酶,有解毒和生物转化的功能。肺呼吸部肺泡上皮包括:I型和II型肺泡细胞。数量:II型细胞比I型细胞多。比例:I型:II型≈1:2体积:I型更大。腔表面积:I型更大。覆盖肺泡表面:I型更大。Ⅰ型肺泡细胞•光镜:细胞扁平,表面光滑,含核部分略厚,其它部分很薄。•电镜:宽大而扁薄,细胞器少,吞饮小泡多,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功能:气体交换,参与构成气血屏障;转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微小尘粒。•增殖活性:无增殖能力,损伤后由II型细胞增殖分化补充II型肺泡细胞•光镜:圆形或立方形,嵌于I型细胞之间,凸向肺泡腔,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电镜:有短小Mv和丰富的Mi,RER,Gi及Ly。•有特征性的嗜锇性板层小体--大小不一、电子密度高、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板层结构的分泌颗粒,内含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增殖:当I型肺泡细胞损伤时,能增殖转化为I型细胞。肺泡膈•即相邻肺泡间的结缔组织。•1富含的毛细血管网(紧贴肺泡外的连续型毛细血管)•2丰富的弹性纤维,以利于肺的呼气(弹性回缩)•3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以及淋巴管和神经纤维。肺泡孔•为存在于同一肺小叶内的相邻肺泡间相通的小孔。可平衡细胞内气体含量。•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阻塞时,起侧支通气作用,防止肺泡萎缩;但感染时易使炎症扩散蔓延。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分子交换所必须经过的组织结构称之。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肺间质•支气管树间的结缔组织称肺间质。•间质的巨噬细胞称肺巨噬细胞,主要存在于细支气管以下的管道周围和肺泡膈;游走入肺泡腔的巨噬细胞称肺泡巨噬细胞;•胞质中含大量尘粒的肺巨噬细胞称尘细胞;•心衰时吞噬了大量溢出的红细胞,胞质内含较多含铁血黄素颗粒时称心衰细胞。肺的血管思考题1、气管的组织结构。2、肺导气部结构的变化规律。3、肺呼吸部的组织结构特点。4、解释肺小叶。5、什么是气血屏障?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