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脊学中国整脊学治疗操作规范研究治疗操作规范研究韦以宗孙永章潘东华韦春德王秀光(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北京102200)发表于《中国医药学报》18卷10期,2003中英文版《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5卷2期,2003•中国传统整脊学,是以天人相应的生化观、整体观、系统论研究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并用的手法为主,辅以器具,针灸,辩证内外用药,整顿调理脊柱创伤劳损所致病变,使之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学科。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记载“按脊法”,时确指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素问·气府论》“数脊椎夹脊,疾按之,应手而痛”。•公元9世纪蔺道人在〈理伤续断方〉中提出“整理补接”治疗骨伤的方法,14世纪危亦林介绍“整顿骨节”“使自归窠”。到清代,〈医宗金鉴〉和〈正骨范〉总结了系列的包括牵引、旋转、悬吊、侧扳、屈曲,过伸、整盆和推拿按摩等八大整脊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整脊学。•现代中国整脊学,是继承中国传统整脊医学的理论经验,并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提高;是运用脊柱机能解剖学和运动力学为理论基础,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以整脊手法、骨空针灸调压法和内外用药为主的八大疗法,对脊柱骨关节错位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因此,中国整脊学与传统的脊柱推拿有别,与美国整脊学不同,是一个既古老的、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并正向科学化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牵引法、悬吊法、旋转法、斜扳法、过伸法、屈曲法、整盆法和按摩推拿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整脊主要手法[1]。笔者根据近20年来国内应用情况,结合脊柱圆筒枢纽学说[2],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3]和椎体板块移动椎曲论以及临床体会,提出八大传统整脊法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供同道指正。胡廷光“牵头踏肩法”,仿《伤科汇纂》李仲南兜颈坐罂法(引自《骨继疗重宝记》)危氏悬吊复位法(A)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危氏悬吊复位法(B)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攀索叠砖法,引自《医宗金鉴》以旋头颅为主的颈部旋转复位法(据《中国骨科技术史》)以旋胸为主的胸腰旋转法(据《中国骨科技术史》)骑龙法:子法斜扳法(A),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斜扳法(B)李仲南“攀门拽伸法”,引自《现代中医骨科学》ABC《回回药方》过伸垫枕法A,顾云伍的垫枕练功法《伤科汇纂》腹部枕缸法《现代中医骨科学》屈曲练功法整盆法:A、按压整盆法:B、侧扳整盆法:C、屈压整盆法:D、单侧下肢牵引A、B、C、D引自《骨继疗重宝记》牵引整盆法(A)牵引整盆法(B)1.牵引法:(三种方式)(1)平牵:指卧位牵引,包括仰、俯卧位。•适应症:颈、胸、腰、骨盆损伤。•注意事项:•①颈椎牵引以3~6Kg为宜;且注意牵引兜避免压迫咽喉及颈动脉。•②腰、骨盆牵引不宜超体重。•③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者,骨盆牵引时间不宜少于1小时,牵引后需卧床休息相应的牵引时间。•禁忌症:•①诊断不明确者;•②禁用暴发性用力;•③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牵引后疼痛加重者;•④并心脏病和哮喘、甲亢患者;•⑤孕妇忌用骨盆牵引。(2)坐位颈椎牵引法:•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或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钩椎关节紊乱症。•注意事项:•①牵引不宜超5Kg(骨折脱位例外);•②密切注意病人自我感觉。•禁忌症:•①不明确诊断者;•②寰枢关节错缝或颈椎病头晕为主诉者;•③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哮喘及甲亢患者;•④坐位牵引下慎用手法整骨;•⑤儿童及老年人禁用(骨折脱位例外)。(3)手法牵引:指医者用手牵引双下肢以牵引胸腰椎,牵引头颅以牵引颈椎。•适应症:颈、腰椎小关节紊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禁忌症:•①不明确诊断者;•②腰僵者慎用;•③手法牵引下慎用旋转、过伸或加压手法;•④儿童和老人慎用(骨折脱位例外);•⑤有下肢骨关节疾患者禁用;•⑥颈腰椎手术后或有陈旧性骨折脱位者慎用;•⑦孕妇禁用。•牵引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1)仰卧位颈椎牵引颈后加垫致四肢水肿1例[4]。•(2)椅式颈部牵引器牵引角度前倾15o,牵引重量为5Kg,牵引2分钟后致休克1例[5]。•(3)75岁老年人坐位超重牵引引起慢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