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学中成药学中成药学中成药学安宫牛黄丸的传奇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刘海若到英国旅游时遇上火车出轨意外,身受重创,一度处于深度昏迷。•经英国医院抢救后,被判定为脑干死亡成为植物人,打算停止继续治疗。•刘海若的家人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要求中国专家一同会诊。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中国医生凌锋飞往伦敦会诊。凌锋•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当时刘海若持续高热不退,昏迷不醒。英国医生想尽办法,为了给昏迷的刘海若退烧,甚至还用了一台风扇“帮忙”降温。•后来,凌锋在采用现代高压氧舱,电刺激和神经营养治疗的同时,用了“安宫牛黄丸”,每天早晚各“灌饲”一粒,使其很快退烧并且苏醒。中成药的“牛黄安宫丸”对于刘的恢复起了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香港第一大报业--东方日报头版报道了香港记者采访凌峰消息:记者问:“听说你能够起死回生,是真的吗?”凌峰说:“其实并不是我能起死回生,而是她根本就可以医治,我那时是用安宫牛黄丸把她治好的.”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成份:成份:•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症候者。清开灵•成份: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烦燥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经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气管炎,高热。牛黄清心丸•成份:牛黄、当归、川芎、甘草、人工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朱砂、雄黄、山药、黄芩等等•功能主治:•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风痰阻窍所致的头晕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乱,言语不清及惊风抽搐、癫痫。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掌握中成药学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命名方法熟悉中成药的生物有效性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了解中成药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第一节中成药与中成药学的发展一、中成药和中成药学的概念1、中成药的概念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atentPrescription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成批生产的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供临床辨证使用的制剂,简称成药。(理解:随时可以服用的现成的中药制剂成品)2、中成药学的概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系统阐述中成药的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疗效确切、安全保障及临床应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研究对象:中成药。二、中成药学的起源是方剂学形成后的产物。单味药→方剂→剂型(中成药)单方:一味大黄----大便秘结复方:方剂:汤剂----(丸散膏丹等)三、中成药学的发展起源:单味药→方剂→剂型(中成药)1.先秦时期: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收载有10余种是成药剂型。2.两汉魏晋南北朝:《黄帝内经》收载有13个方剂,其中有9个中成药.具备了丸、散、膏、丹、酒多种剂型。《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伤寒论》收载有方剂113首,其中有成药11种,《金匮要略》收载有方剂245首,其中有成药50余种。如理中丸、肾气丸、鳖甲煎丸、乌梅丸、麻子仁丸等,疗效确切,至今沿用。中成药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华佗----麻沸散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制药化学之祖*兼及内丹和外丹,被後世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的思想对道教的炼丹术影响很大,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中成药学发展的历史回顾葛洪----晋代《肘后备急方》,收藏有方剂101首,其中成药过半,在配方、制法上又有新的发展,并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羊肝丸(羊肝配黄连---目疾)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中成药学发展的历史回顾3.隋唐时期--孙思邈《千金要方》----5300余首《千金翼方》----2200余首剂型有丸、散、膏、丹、灸剂*紫雪磁朱丸定志丸中成药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外台秘要》----王焘*苏合香丸原名乞力伽丸,擅长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现用于心绞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