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讲座————家庭中如何与精神病人相家庭中如何与精神病人相处处七病区钱七病区钱菊英菊英2015-10-222015-10-22•亲人病了,亲人病了,家属能做什家属能做什么?该如何么?该如何做?做?•为他们,我们又能做什么?认识疾病躁狂症的典型症状三高:1、情绪高涨2、思维奔逸3、活动增多抑郁发作•1.仪表方面:怪异或蓬头垢面•2.动作行为方面:出现攻击、终日卧床、自言自语等怪异行为•3.现实感障碍:对事情看法与一般人不同,常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或是反应过度•4.生活方面:与人之间有疏离感,易产生退缩,工作无法持续,学业一落千丈,不能照顾自己,行为显得幼稚•5.妄想和幻听:病人出现高昂、悲伤或紧张等情绪反应•6.不当的反应:如忧愁或痛苦时发笑等如何与他们谈“病”•1.对于自知力丧失的病人,交谈中尽量回避“病”字,以建立信任的关系•2.对疾病过分担心病人,也要淡化“病”字,以减轻焦虑。对于受症状支配,主观痛苦感强烈的病人,应强化疾病的不可自控性,以缓解病人的压力•3.主动涉及症状,不要怕刺激患者•4.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地讨论症状下面从以下六个方面来交流1、家中有了类似病人怎么办2、病人不肯就医怎么办3、哪些病人需要住院治疗4、如何对病人进行病情监测5、监督、坚持用药的重要性6、家庭中如何与我们的患者相处四、如何进行病情监测五、监督、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毋须对他们那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大惊小怪当他们有幻听或妄想时,不必与他们争辩,不妨接纳他们,但可以不必认同他们不要过分照顾,对他们有信心,让他们学习独立掌握定律掌握定律鼓励、邀请或陪伴他们参与活动视他们为正常人,尊重他们,交往时要有礼貌和平等不要歧视、嫌弃或拒绝精神疾病患者不要歧视、嫌弃或拒绝精神疾病患者六、家庭中如何与我们的患者相处期望定律期望定律接纳他们的经历,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例如:告诉他:“我知道你听到一些我们没有听到的声音,如果他很困扰你,不妨说给我听听,好吗?”尽量聆听、尝试了解及关心患者的问题尽量聆听、尝试了解及关心患者的问题尝试细心聆听他们的倾诉,不但让他们有宣泄的机会,也能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更深的了解和蔼、诚恳的态度和他们交谈坚信定律坚信定律给予他们正面的支持及赞赏给予他们正面的支持及赞赏对他们有适当的期望,给予适量的工作。有需要时协助他们寻找工作相关定律相关定律慢性病人残留的症状,可能包括:傻笑、自言自语、怪异行为、懒散、卫生习惯差等等,这是疾病造成的,不容易消除要体谅、接纳患者有时会情绪不稳定或容易焦虑要体谅、接纳患者有时会情绪不稳定或容易焦虑分散他们对幻听的注意力,例如:与他们聊天,让他们看电视、听收音机或做户外运动鼓励及邀请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协助他们拓宽生活圈子。鼓励及邀请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协助他们拓宽生活圈子。针对不同病情患者的接触技巧抑郁自责的病人反复要求自杀病人敏感多疑的病人易激惹的病人兴奋躁动的病人幻觉妄想的病人技巧这些时候需要精神障碍病人多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主动求医或拒绝治疗。一般地说,患者病情越重对求医问药就越反感,因此求医决策的重任就落在家属的肩上了。首先,应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与程度。第二,尽早让病人就医,不能讳疾忌医。第三,做好家庭护理,给予心理支持。第四,在家里,尽量安排病人做些日常活动如做家务、看些书报、参与娱乐活动、参加探亲访友、适当社交等,比单纯活动休息对疾病康复更有利。心理支持也不是无条件地迁就病人,避免精神刺激。既有热情的鼓励与支持,也要有温和的批评与拒绝,引导病人正确对待外界的压力,增强患者自身内部抗刺激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减轻患者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促进精神症状消退,巩固治疗效果。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淡化无名之火分享有益信息正面理解过失谦让和忍耐用好社会资源没有是非之争不能过高渴求对于抑郁症这种疾病,我们很难说是能“克服”、“战胜”。对抑郁症说要“战胜”它是太低估它的威力了。这不像一些生理疾病,可能吃了药,开了刀,就真能彻底根除,“战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理低潮,有的人比较严重。所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