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读后感对于现在和未来,我们应知,尽量多知。这是必须保持的底线清醒,这是做人的底线坚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足够的多的知识和智慧来辨别对错。知,是第一步。没有这一步,也就没有下一步。我们知了,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道出来。不能因为我们声音小,就选择沉默。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就像神父马丁在波士顿犹太人被屠杀纪念碑的墓志铭说的一样: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当然,不说话的结果不会这么极端。但是,该说的时候不说,宁愿选择沉默以示低调,这样的人却有很多。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除了知和道,我们更要行,身体力行,竭力而行。没有身体力行,再好的计划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不竭力而行,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难事就找巧,大功就很难告成。看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本书,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这个本,不忘记自己始终是个“人”。第二篇: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读后感知易道难行更艰——读李承鹏《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很早就听说,李承鹏是个名人。关于名在哪里,真的不是很清楚。看了他的很多篇博客之后,我相信,李承鹏是个好人。关注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佩服,李承鹏是个牛人。系统看完他的这本书《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之后,更加佩服他了。作为全世界人民中的一份子,我们确实“知的很多,道的很少,行就更少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今天的我们有了电脑、网络、微博、微信,等等,所有这些都给了我们充分的渠道,让我们知晓更多。但这又是一个纠结的年代,我们知晓了,未必我们能说出来,未必敢说出来,就像第1页共9页皇帝的新装。对于现在和未来,我们应知,尽量多知。这是必须保持的底线清醒,这是做人的底线坚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足够的多的知识和智慧来辨别对错。知,是第一步。没有这一步,也就没有下一步。我们知了,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道出来。不能因为我们声音小,就选择沉默。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就像神父马丁在波士顿犹太人被屠杀纪念碑的墓志铭说的一样: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当然,不说话的结果不会这么极端。但是,该说的时候不说,宁愿选择沉默以示低调,这样的人却有很多。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除了知和道,我们更要行,身体力行,竭力而行。没有身体力行,再好的计划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不竭力而行,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难事就找巧,大功就很难告成。看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本书,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这个本,不忘记自己始终是个“人”。第三篇: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读后感《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观后感通过老师的推荐,我读了这本书,刚开始还是不太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不过慢慢细读,又重复看了一遍,才感觉作者所说的“尊严”是什么。作者很谦虚,语言也很犀利,分析问题也是意味深长呀。作为全世界人民中的一份子,我们确实“知的很多,道的很少,行就更少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今天的我们有了网络,有了移动手机,有了微博、微信等交流软件,所有这些都给了我们充分的渠道,让我们知晓更多。但这又是一个纠结的年代,我们知晓了,未必我们能说出来,未必敢说出来,就像皇帝的新装。第2页共9页对于现在和未来,我们应知,尽量多知。这是必须保持的底线清醒,这是做人的底线坚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足够的多的知识和智慧来辨别对错。知,是第一步。没有这一步,也就没有下一步。我们知了之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