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健康指导要点2016-04一、病因与发病机理(一)病因1、肺气肿的发生与吸烟、大气污染、感染等综合因素有密切关系。2、绝大多数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其次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亦可引起肺气肿。(二)发病机理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均可引起肺气肿、尤以慢性支气管炎为最多见。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分析肺气肿发病机理:1、气体滞留肺内;2、肺泡弹性降低,组织结构破坏;总之,肺泡过度充气、持久膨胀、结构破坏、弹性回缩力下降、肺容积增大,导致肺气肿形成。二、临床表现(一)症状1、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一般晨起咳嗽较重,排痰较多,痰液多为白色粘液泡沫状,偶可带血丝,白天较轻,夜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部分患者有喘息,严重时喘息明显,生活不能自理。胸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晚期病人可有乏力、纳差、体重下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严重时静息状态亦有气促。持久性的气促是肺气肿重要症状。2、肺气肿病人感染后使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不足,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二)体征1、视诊可见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2、触诊语颤减弱3、叩诊为过清音、肺下界下降及肝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4、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部分患者可闻及散在的干、湿性音,心音遥远。啰桶状胸三、诊断(一)原发病。(二)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三)临床表现。结合病因、病理,临床上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分为两型:B型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并较早的出现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衰竭等表现,显然B型易形成肺心病预后较A型差。但在临床上还有较多病人难以分型。四、并发症1、自发性气胸;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3、呼吸衰竭;4、胃溃疡;5、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积极控制原发病2、改善营养状态3、呼吸训练4、手术治疗体育锻炼呼吸肌训练家庭氧疗五、治疗六、护理问题/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支气管痉挛等有关。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支气管阻塞、呼吸阻力增加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低氧血症、营养不良等有关。4.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分泌物过多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有关。。5.焦虑、个人应对无效:与呼吸困难病情得不到改善、家庭支持不足或缺乏有关疾病信息有关6.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七、护理措施(一)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正确咳嗽,促进排痰。痰量较多不易咳出时,按医嘱使用祛痰剂或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二)常规护理休息: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戒烟。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坐卧位。保证夜间睡眠质量,尽量减少病人白天的睡眠时间和次数。对因呼吸困难直接影响睡眠的病人应采取有效解除呼吸困难的措施,如改变卧位和遵医嘱应用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药物等。教会病人使用放松术,如听轻音乐,全身肌肉放松等。提供睡眠前的舒适措施,如睡前温水泡脚、温水浴、背部按摩等,减少睡前引起兴奋的话题和活动。必要时按医嘱应用镇静催眠剂。饮食: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少吃产气食品,防止产气影响膈肌运动。营养不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营养不良可使呼吸肌质量和耐力降低,所以要重视饮食护理比如提供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及适宜的进餐环境,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避免食用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易产气食品,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进食后不产生饱胀感为宜,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咳痰后及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进餐前适当休息,减轻疲乏,避免不良刺激。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采取煮、蒸、炖、烩等烹调方法,提供色、香、味、形俱全的饮食。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有水肿、尿少时,应限制钠水的摄入量,钠盐<3g/d,水分<1500ml/d。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呼吸形态;2、痰的颜色,性状,粘稠度,气味及量的变化;3、脱水状况:皮肤饱满度,弹性,粘膜的干燥程度。密切观察病情,咳嗽、咳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