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中的胎儿监护北京内容提要•前言•电子胎心监护•胎心率模型•电子胎心监护的优点和不足•监护图象的计算机分析•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前言•产程中胎儿监护发展历史•产程中胎儿监护的目的•胎儿缺氧损伤的证据•产程中胎儿监护的类型产程中胎儿监护的发展历史(1)•1818年,FrancoisMayor用耳朵听取胎心•1821年,Kergarades用听诊器进行胎心听诊•1906年,Creamer通过孕妇的腹壁记录了胎儿心电图•1958年,EdwardHon首次报道电子胎心监护技术产程中胎儿监护的发展历史(2)•60年代,持续电子胎心监护技术应用于产科,并出现了电子胎心监护仪•80年代,电子胎心监护仪引入我国•90年代初,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用于胎儿监护,目前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产程中胎儿监护的目的•发现胎儿缺氧以便及时进行干预•预防对胎儿造成永久性损害或胎儿死亡胎儿缺氧损伤的证据(美国妇产科学会,1991)•脐动脉血显示明显的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PH<7.00)•Apgar评分0~3分,持续5min以上•新生儿神经系统受影响的表现•多器官功能紊乱产程中胎儿监护的类型•体内电子胎心监护•体外电子胎心监护•胎儿头皮血气分析•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其他类型(胎心听诊,头皮刺激试验和声振刺激试验,羊水性状监护)电子胎心监护•概述•原理•指征•监护图形•临床意义概述•电子胎心监护仪是利用超声多普勒原理及胎儿心电信号变化检测制成的监护仪器•实时反映胎心率基线及其与宫缩压力之间的关系•分为宫内监护(内监护)和腹壁监护(外监护)原理(1)电子胎心监护仪包括:•接纳系统:接受胎心率变化信号及子宫收缩压力•描绘系统:接受的信号经选择放大换能后绘制成图形原理(2)内监护外监护接纳装置头皮螺旋电极宫腔压力探头超声多普勒探头宫腔压力传感器描绘装置记录仪记录仪电子胎心监护的指征•高危孕产妇•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早产•过期妊娠•间断胎心听诊发现胎心异常•羊水粪染但有条件的医院几乎对所有产妇均进行常规监护监护图形•胎心率图形•基线率•基线率的变异性•宫缩压力图形外监护图形内监护图形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及时发现并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但增加手术干预发生率胎心率模型•基线胎心活动•胎心率的变异性•周期性胎儿心律基线胎心活动(1)•基线胎心活动是指区别于与子宫收缩相关的周期性加速或减速的特性的图形•描述胎心的基线活动的特征•胎心率•心跳间的变异•胎心律不齐•正弦样或舞蹈样胎心律基线胎心活动(2)—胎心率•随着胎儿的成熟,平均胎心率减慢•孕16周,FHR平均160次/分•孕40周,FHR平均140次/分•约每周减少1次•妊娠晚期正常的胎心率120~160次/分基线胎心活动(3)—心动过缓•胎心率低于120次/分,持续15分钟以上•分级•轻度:FHR100~119次/分,由于枕后位或枕横位导致胎头受压引起,若无加速或减速,通常认为无危险•中度:FHR80~99次/分•重度:FHR<80次/分,常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基线胎心活动(4)—心动过速•胎心率在160次/分以上•轻度,FHR160~180次/分•重度,FHR〉180次/分•导致心动过速的因素•羊膜炎•胎儿窘迫•心律失常•药物胎心率的变异性(1)•正常的胎心率基线呈摆动样,称为胎心率的变异性•在打印纸上表现为程度不等的不规律性或变异性,称为基线变异•引起的原因是每次心跳时心率是有变化的•它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胎心率变异图像A,B显示变异低减(小于5次/分)C,D为正常范围E为变异明显增加胎心率的变异性(2)—短期变异•指每一次心跳(或R波)至下一次心跳(或R波)间的瞬时胎心率改变•是对两次心脏收缩时间间隔的估测•通过内监护头皮电极直接测得•外监护可产生人为的变异,特异性差短期变异图形图示短期变异,通过胎儿头皮电极得以测量(t为两次相邻R波间的时间间隔)胎心率的变异性(3)—长期变异•描述在1分钟内因胎心率的摆动性致基线教大波动的次数•正常频率3~5次/分长期变异图像图示胎心率长期变异,表现为胎心率在125次/分至135次/分间变化胎心率的变异性(4)变异性异常的临床意义:•基线变异性明显增加在临床不多见,意义不甚肯定•变异性减少常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