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骨质疏松享受健康生活人生的自然变化-必然规律?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危害公已成为一个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众健康的重要问题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据统计,目前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6000万人。50岁以上妇女的患病率高达50%。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骨、髋骨等骨折约为50%~60%。老年男性发病率也近30%。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将有80%致残,其中5%~50%将于一年内死亡。骨质疏松症—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骨质疏松是怎么形成的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钙的摄入量减少维生素D不足身体运动量的减少其它个体的差异、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疾病,甚至种族、生活地域等因素什么是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骨折危险骨质量-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因素骨量峰值低快速骨丢失骨量骨力学强度骨质量骨的结构骨的矿化骨的有机基质微小损伤程度骨折危险性您能看出哪个图片是骨质疏松骨吗?正常人骨骨质疏松骨骨质疏松时椎体骨小梁分布的改变正常骨小梁轻度骨质疏松中度骨质疏松重度骨质疏松横行骨小梁的减少大大降低了骨强度骨密度的年龄曲线CecilEssentialsofmedicine;4thedition,p.578骨密度停经骨折阈值1020304050607080年龄(岁)男性女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骨的退化过程和现象,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不一定有临床症状或骨折发生,尚属生理性的退化范围。骨质疏松症——是指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全身骨痛症状,或伴发骨折等临床征象的病理状态。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无声无息”:患者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女性比男性多:由于停经期间,女性荷尔蒙分泌锐减,加速骨质的流失。•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骨质疏松症的特点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骼系统的代谢性疾病,累及全身骨骼组织。枢轴骨比四肢骨骨丢失出现早,程度重。松质骨比皮质骨的骨量丢失程度重,对骨质疏松反应更为敏感。骨质疏松有什么危险因素?您了解吗?您了解吗?绝经后女性母系家族史低体重老龄(65岁以上)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种族、性别、年龄、女性绝经年龄、体型、体重、骨质疏松的家族史、个人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吸烟、长期饮用咖啡因饮料、浓茶等)失重状态或长期卧床、制动,运动过少,缺乏日照,偏食,钙或VitD摄入不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凝剂或利尿剂凡原有原发性甲亢、甲旁亢、柯兴病、糖尿病、类风关、慢性肾功能不全、胃肠吸收功能障碍、Paget’s病、多发性骨髓瘤或转移瘤的患者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病骨质疏松无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无骨质疏松60-7060-70岁岁80+80+岁岁RossPD.Epidemiologyofosteoporosis.Chapterin:Osteoporosisandbonedensitometry.GenantHK,GuglielmiG,JergasM,eds.Springer-Verlag1998,pp21-42.老年女性母系家族史出生低体重先天性(特发性骨质疏松)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不可控制因素低体重药物(皮质激素等)雌激素低下(闭经和早绝经)吸烟,过度饮酒、咖啡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可控制因素骨质疏松症的破坏影响超过50岁的欧洲人每8人中有1人有椎体骨折1999年,在欧洲和美国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医疗费用达到约27,000百万美金在亚洲到2050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上升2--3倍,且全球50%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您有过这样的症状吗?腰背酸疼驼背骨折史身高缩短当前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尤其是如何去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医学界广泛重视的问题。病因生理因素——骨量变化的自然规律骨量上升及储备期骨代谢相对平衡期基本骨量减少期•骨量上升及储备期:自出生到30--35岁。骨的容积及质量随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加,直到自身峰值水平。•骨代谢相对平衡期:女性绝经期(30--50岁),男性30--70岁左右。该期骨量虽缓慢丢失,但基本保持破骨与成骨的相对平衡。基本骨量减少期:女性绝经期后,进入快速骨量丢失期。男性70岁后、女性65岁后因骨骼退化导致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