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四肢骨折的康复一、概述定义骨或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引起的骨组织部分或连续性中断者,称之为骨折。如果骨骼本身病变,再遭受外力时发生骨折者,则称之为病理性骨折。分类治病因不同外伤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骨折程度不同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骨折稳定程度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骨折端是否与闭合性骨折外界交通开放性骨折骨折是否伴有临单纯性骨折近神经血管损伤复杂性骨折1、骨折诊断主要依据:外伤史主诉体征X线检查CT或MRI2、骨折愈合分为六个阶段:a、撞击期b、诱导期c、炎症期d、软骨痂期e、硬骨痂期f、重建和改建期骨折愈合的有利条件:骨折愈合需牢靠的固定、充足的血液供应和有利的力学环境。早期介入康复的目的:逐渐加大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供应,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萎缩,有助于早期的功能康复。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上肢部位骨折时间下肢部位骨折时间锁骨1—2个月股骨颈3—6个月肱骨外科颈1—1.5个月股骨粗隆间2—3个月肱骨干1—2个月股骨干3—3.5个月肱骨髁上1—1.5个月胫腓骨2.5—3个月尺桡骨2—3个月踝部1.5—2.5个月桡骨下端1—1.5个月距骨1—1.5个月掌指骨3—43、骨折治疗原则a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至少不能低于功能复位。b合适的固定,以维持已经整复的位置。c早期康复,恢复功能。二、功能评定1、一般评定应参考骨折的复位方法、骨折的稳定程度和骨科医生的治疗方案,还有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评定。2、ADL评定a、个人自理类b、躯体活动类治疗师采取谈话交流等形式,可以了解患者有关ADL的具有要求及目标,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性作业性活动,使之能协调患者的日常活动、工作及休闲活动。3、骨折预后的评定畸形骨折后畸形可有畸形愈合造成,也可由正常愈合后发育障碍的缘故。肱骨髁上骨折远端骨折片向内侧移位,引起肘内翻畸形。股骨粗隆间骨折,远端内收移位引起髋关节内翻畸形。胫骨平台骨折引起膝内翻畸形愈合等。功能障碍引起关节内关节周围粘连,影响关节运动。局部软组织损伤往往较严重,与骨折端粘连广泛,会限制肌肉运动及关节活动范围。骨缺血性坏死创伤对骨骼某部分血运的破坏,使该部分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创伤性关节炎三、作业治疗1、治疗的原则整复、固定、功能训练。作业治疗的主要作用:1)加速骨与软组织的愈合2)缩短疗程3)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2、治疗的目的1)促进肿胀消退2)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3)防止关节粘连、僵硬4)促进骨折愈合过程的正常进行5)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对运动的调整3、治疗特点1)以协作组形式开展工作,其成员包括骨科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矫形支具师及护士等;2)作业治疗的训练特点是认知和感知觉训练比重大,精细运动比重大,粗大运动比重小,与自理和生产技能的关系密切,注重操作和认知能力;3)训练工具有:ADL用品用具、生产性工具、文娱工具、认知训练用品、及自行设计制作的矫形器支具等。4、作业活动选择的指南1)骨折愈合过程的不同阶段,应选者与之相适应的作业治疗项目和强度。2)被选择的作业活动符合患者的需求,并能被患者所接受,具有趣味性,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具体活动。3)被选则的作业活动应和患者的日常生活,休闲活动和工作有关,有助于患者恢复维持基本生活和提高必要功能的技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4)作业活动量可调节。5)作业疗法应用的技术繁多,可按照作业的功能分类,也可按照所需的技能分类。6)上肢主要的功能是手的使用。7)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要求髋、膝、踝等关节充分的稳定和强有力的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小腿三头肌。5、骨折固定期的作业活动1)作业治疗开始前应考虑:全身状况、局部条件、骨折断端稳定、作业治疗强度的掌握及患者的耐受程度2)疼痛的评定3)早期运动治疗方案运动类型在重力助力或减重条件下在中间范围内全范围ROM时间运动量训练后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提示运动过量,应及时减少运动量(治疗量减半)。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无痛最痛10cm6、骨折愈合期的作业治疗1)患肢肿胀时的治疗主动运动、抬高患肢压力治疗(压力手套、向心性按摩等)2)改善关节僵硬及疼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