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3讲神话类“非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神话(含史诗)1Ⅰ—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4Ⅰ—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25—25Ⅰ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26—26Ⅰ江格尔新疆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新疆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27—27Ⅰ格萨(斯)尔西藏、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新疆、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神话(含史诗)544-57Ⅰ盘古神话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545-58Ⅰ邵原神话群河南省济源市547-60Ⅰ科尔沁潮尔史诗内蒙古自治区548-61Ⅰ仰阿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49-62Ⅰ布依族盘歌贵州省盘县550-63Ⅰ梅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551-64Ⅰ查姆云南省双柏县552-65Ⅰ达古达楞格莱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553-66Ⅰ哈尼哈吧云南省元阳县554-67Ⅰ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555-68Ⅰ米拉尕黑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神话(含史诗)I-117密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I-118亚鲁王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I-119目瑙斋瓦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I-120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I-121阿细先基云南省弥勒县I-122羌戈大战四川省汶川县一、神话的概念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属于人类的元文化,是人类一切精神文化的源头,是原始人的百科全书。它包含人类文化的基本原型与母题,在各个学科都备受重视。神话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的含义。在一般用语中,神话一词表示各种荒诞无据的说法;在文学中,神话指表现诸神以及英雄的幻想性故事;在人类学和民俗学中,神话指在一个族群中世代流传的关于世界、自然万物、人类及社会现象来历和意义的传统叙事。1.神话的产生•神话产生于原始先民解释自然和社会的愿望。面对日月星辰运行,白昼黑夜交替,寒来暑往和春花秋实的变换,面对风雨雷电、洪水、干旱、地震、火山、疾病、死亡,面对各种社会制度和现象,人们困惑不解,想象这一切都是神的创造。于是,人们创造出很多幻想性故事,这就是神话。•西方古典神话学认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是一种“神圣叙事”。2.神话是将自然和社会形象化、人格化•神话中的一切不过是被先民不自觉地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在加工的过程中,人们把自然和社会想象成某种形象的神。•早期人类学家曾经认为:兽形的神,即“人神异形”,是出现最早的神(如《山海经》);其次出现半人半兽形的神;最后才出现完全人形的神,于是“人神同形”(希腊神话)。这个说法并不可靠。《山海经》中的九尾狐《山海经》中的夔《山海经》中的聂耳国人和相卯3.神话的几种常见联想方式•原始先民对神的想象也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他们通过多种联想来加工神的形象。•①相似联想:由于不同事物的某种相似性而产生的联想,如把日月想象成神的目光,把雷声想象成击鼓,以为日蚀、月蚀是天狗吞吃日月。•②接近联想:由于时空上的接近而引发的联想。大树(扶桑)与通天的联想,高山(昆仑)与通天的联想(空间接近)。雷神、电神相伴出现在天空,即有雷公电母神话。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对黎明女神的追求。(时间接近)•③对比联想:由于事物的对立、对比关系所引发的联想。把天地、明暗、生死等对立事物联系在一起,譬如天神住在天上,天上是光明的、主管生存,死神住在地下,地下是黑暗的,主管死亡。我国古代还有男女与天地、日与月、阴与阳的联想。(马王堆出土帛画)•④因果联想:把先后出现的现象当作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联想。简狄吞燕卵生商民始祖契,姜嫄踏天神脚印则生周民始祖弃。女魃出现则天大旱。某物出现则天下出现什么灾害,《山海经》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东汉画像石:西王母、仙人、蟾蜍、玉兔捣药月相正面月相背面“嫦娥二号”拍摄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东汉画像石:月、蟾蜍、玉兔捣药上层东王公居中端坐,有翼仙兽侍奉,蟾蜍举臼,玉兔捣药;中层是人间庖厨图;下层是乘车、骑马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