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L/PCL重建术后的康复程序•ACL/PCL的解剖结构及作用•ACL/PCL损伤的机制•ACL/PCL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ACL/PCL损伤的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ACL/PCL的解剖结构及作用•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起自胫骨髁间隆起前方内侧,与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防止胫骨前移•双束:前内束(AM),后外束(PL),不同ROM紧张度不同,AM屈膝时较紧张,PL伸膝时较紧张。•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愈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较ACL短而强韧,比较垂直•防止胫骨后移•双束:前外束(AL),后内束(PM),不同ROM紧张度不同,屈膝时AL紧张,膝接近完全伸直时后内束紧张。ACL/PCL损伤的机制•ACL膝关节近伸直位时,膝内翻或外翻扭伤•膝过伸损伤•膝关节屈曲位支持(90°左右):大腿从前面被撞或胫骨后被撞向前错位•PCL•膝过伸损伤•膝关节屈曲至110°时胫骨•前部受撞韧带损伤分级(依严重程度分级)•一级损伤:临床表征最为轻微,患者只感觉少许疼痛,无明显关节不稳。•二级损伤:患者感觉剧痛并出现关节不稳定,韧带内胶原纤维都相继断裂,导致整条韧带出现半撕裂状态。但在临床检查关节不稳可能被肌肉过度收缩(疼痛)而遮盖,故在检查受伤关节的稳定性时多数在病人在麻醉下进行。•三级损伤:患者在受伤瞬间会感到剧痛但痛感会随即减小。临床检查会出现关节十分不稳定,此时韧带已完全失去负荷的功能,但在外表看来有可能它没有完全断裂•临床检查ACL(单纯ACL损伤)•急性膝关节损伤,可根据受伤动作加以判断•受伤时的内有组织撕裂感,随即产生疼痛及关节不稳•不能完成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行走•关节积血肿胀•Lachman’stest•前抽屉试验(Anteriordrawertest):•轴移试验(Thepivotshifttest):PCL损伤•膝关节损伤史•膝关节后方不稳及侧向旋转不稳•关节积血肿胀•疼痛•影响运动功能•PCL损伤物理检查•后抽屉试验•重力试验:胫骨下榻征•交叉韧带的KT1000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对合并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或骨软骨骨折时有诊断意义。•MRI:敏感性及精确度较高•膝关节镜检查•膝关节重建术是在炎症消失、关节ROM活动正常、肌肉功能和步态恢复后才进行,一般是在三个礼拜后进行交叉韧带术前康复•目标•康复教育•恢复正常步态•恢复正常ROM:减少术后关节纤维粘连的可能性•最大化力量及功能,不借助辅具能上/下台阶•在各种平面上能独立用拐杖,足尖着地负重行走,支具锁定在0°注意事项•避免热敷•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减速和旋转运动康复措施•KT1000膝韧带松弛度检查•渐进性步态训练•主动ROM和辅助下主动ROM练习•冷疗指导•家庭计划:术后康复教育•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直抬腿练习(支具锁定在0°)•髌骨松动•被动伸直(垫毛巾)•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程序康复评定•1、ROM:判断伤后膝关节的障碍程度及康复治疗后的关节功能•2、肌力评定:用徒手肌力评定大小腿屈、伸的肌力•3、肢体围度的测量:可发现有无肌肉的萎缩,大腿围度测量髌骨上缘10cm的大腿周径,小腿是测量髌骨下缘10cm的小腿周径,与对侧对比。•4、疼痛:用VAS法评定疼痛的程度•还有平衡、步态、感觉等•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程序术后第一阶段(0~2周)•目标:•强调膝关节完全被动伸直•控制术后渗出,疼痛,肿胀•早期的渐进性负重,直至单腿负重时无痛•防止股四头肌被抑制•ROM:0~90°注意事项•避免40°~0°的主动伸膝•行走时支具锁定在0°•避免热敷•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治疗措施•踝泵运动•膝关节活动度锻炼:要求患侧膝关节能够被动伸直到0度,屈膝角度小于90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锻炼的原则是被动的闭链的屈膝锻炼):•①.仰卧位闭链屈膝锻炼:要求屈膝过程中足跟不离开床面,在床面上活动,称为“闭链”•②也可以采用足沿墙壁下滑锻炼来代替;或可以坐在椅子上,健侧足辅助患侧进行屈膝锻炼。•③.可以使用CPM(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锻炼)进行屈伸膝锻炼。•双侧负重下的本体感觉训练•肌力练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