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华县高塘镇留马小学华苗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勾勒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由此而产生的联想以及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显示出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依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极富教育意义。设计理念: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小学生活的同时发挥想象,主要抓对话,从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做到:1、在朗读中品味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朗读训练为经,语言训练为纬,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随文学词学句,在读中理解课文,以读悟情,以读促思,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课堂上,我准备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把多种读书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获得独特的感受。2、在想像中体会语文课上,应重视为学生创设“想像”的平台,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3、在对比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三维度”,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本节课时,我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对比,引导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刻感受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课时目标: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2、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关爱他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精彩段”。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大眼睛”照片(充满好奇心,用明亮的眼睛看这张照片,说说“她是谁”?)2、复习照片的来历及背景。二、新授过度: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这张照片,用一双会发现的的眼睛去寻找“大眼睛”的特点。[一]、品读“大眼睛”的内涵【一】再次看照片,请同学们进行联想。【二】再看看作者的联想,提示:1、请同学们找出作者都联想到了什么?并画出相关语句。2、在描写“大眼睛”的段落前画自己喜欢的符号。【三】指导朗读。【四】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明确:专心、忧郁、渴望读书[二]、深层品读、引发感动1、感悟渴望(指名读相关内容)体会两个“生怕”,(“大眼睛”还会“生怕”什么?生互谈)a)感悟“忧郁”A、出示:“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B、体会两个“虽然”。3、多样练读,唤起同情。过度:这双大眼睛仅仅代表苏明娟吗?不!【一】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读书的心声——我要读书!【二】这双大眼睛好像看着大人、看着......【三】读中体会“大眼睛”的心声。你看、这双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他注视着前方……”你看,……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情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四】看照片,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三]、感悟“影响”过度:那么,“大眼睛”的照片发表后有什么影响呢?A、找出相关内容,自读自悟。B、说说作者是怎样来体现“大眼睛”的影响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再看看“大眼睛”如今的影响:希望工程仍在继续,“直到今天.....”,引入第七自然段,生谈感受,你打算怎么做?三、总结:同学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让更多的失学儿童早日回到学校。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的阳光吧!同时也希望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爱吧!四、作业A、摘抄文中精彩的词句。B、把“大眼睛”的故事讲给身边更多的人听。板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专心忧郁渴望读书关爱他人教学反思:本课时在学生了解“大眼睛”照片来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大眼睛”的特点,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抓重点词感悟其特点。最后谈自己的感受,引出主题——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