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小说主题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小说主要描述的对象(事物、问题),它反映小说题材的客观意义;二是小说所表现的生活现象所具有的主观意义。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首先,认真通读作品,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其次,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由于小说主题一般比较含蓄,所以必须认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小说主要是以叙事为主,描绘生活画面,表现时代风云;小说所描写的自然、心理、社会等环境,也为我们把握主题提供必要信息;最后我们要注意从多角度去了解小说的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施耐庵一、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二、熟悉课文情节,把握课文脉络。三、探究林冲的性格特征及变化过程。四、思考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五、探究《水浒传》的主题思想。课文学习重点作者及作品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人。《水浒传》的主要编著者,名小安,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元文宗顺元年(1330)进士,曾在钱塘当过两年官。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篇小说。这部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背景知识介绍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课文相关情节一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无辜地被刺配沧州。在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沧州的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这便是节选部分的情节。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去。从此以后林冲才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去。课文相关情节二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课文相关情节课文思路探究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一遍,根据课文内容以及预习的情况,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发展过程。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发展的情节。(争取在五分钟内完成。)沧州遇旧交密谋害林冲买刀寻仇草场交接情节回顾雪夜上梁山刺杀仇敌出门沽酒火烧草料场情节回顾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沧州遇旧知课文的情节结构酒店密谋买刀寻仇人看守草料场夜宿山神庙火烧草料场亲手杀仇人雪夜上梁山人物形象探究豹子头——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善使“林家枪法”,有万夫不当之勇,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武术世家,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