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9课《夜色》的生字词,下面老师来检查小朋友是不是都能把这篇诗歌的生字词读准确了。(出示PPT)2.开火车读生字。3.全班齐读生字。师适时表扬:读得真棒,来给自己鼓鼓掌。二、学习课文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图片。(出示夜景ppt)问:你看得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生:夜晚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跟夜晚有关的诗歌《夜色》(板书:夜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4页,自由读文,思考一个问题:文中小朋友,对于夜色的想法,前后有什么变化?(出示PPT,问题)2.生自由读文师:读了课文,谁能来回答这个问题?生:害怕---不害怕三、学习第一小节1.(师)过渡:那是哪个小节写了"我"害怕,哪个小节写了"我"不害怕呢?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小节,问:你从哪个句子看得出我害怕?生: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出示PPT,原句)2.指导记录读书想法;师:因为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小朋友害怕的心情,老师用波浪线把这个句子画出来,也请同学们跟老师这样划。接着我们把感受到的心情“害怕”写在旁边。生动笔画波浪线,师进行课堂调控。师小结:这是一种记录读书想法的方法,平时我们读书或者阅读的时候,要学会记录自己的读书想法。3.过渡:老师把后半句改了一下,请你比较读一读。师: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一句更好一点?为什么?出示两个对比句:(1)我从前胆子很小。(2)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生:(预设)第二句,很小很小突出他的胆子特别小。4.(出示PPT)指导:很()很()(1)师:像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很()很()?(2)指导说句子,师:那你能用这样的词语说一个句子?(出示:例:树上的苹果很很)5.指导朗读(出示第一句PPT)(1)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我害怕的心情?(2)现在请你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3)检查学生读(请一个同学读)(4)点评:生评(学会点评;我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文中小朋友胆子小)(5)谁再来试一试,师评,范读(6)全班齐读第1句。6.第二句学习(1)过渡:师问:我那么胆小,妈妈是怎样帮助“我”的?生:给我讲故事师:讲什么故事?生:勇敢的故事师:那我有变得大胆一些么?(没有)(2)出示第二句话(PPT):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师:他害怕什么?生:、、、、师:文中小朋友害怕的东西那么多,作者没有办法一个个写出来,在这里用了省略号,就是把这些东西省略了。(3)第一小节指导朗读(自读—查读—评价—齐读)四、学习第二小节1.过渡语:经过了妈妈的帮助,“我”还是那么的胆小、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第2小节。(课件出示PPT:思考“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生:因为有了爸爸的帮助。师: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呢?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2.我想去吗?(不想)你是从句子中哪个词语知道(偏要)师:偏要是什么意思?生:偏要:不情愿,有种被强迫的感觉。师:偏要:一定要,硬要。师:那你能读出我的不情愿?3.“我”走出家门,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4.师:其实在夜色中吸引人的不只是花草,还有什么?我还会看到什么?(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出示PPT原句师:在这里,作者也用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师(出示美丽的夜景图)问:想象一下,我还能在夜里看见什么?指名回答,想象说话,将句子说完整:走出家门,在夜里我还能看见?(出示PPT)5.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出示PPT)过渡:小朋友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不再怕黑,也能欣赏到夜晚美的景色,我看到夜色不再害怕,你觉得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6.指名读(注意语气的变化)7.师生评议五.整体感知小结1.分角色朗读,男第一小节,女第二小节,齐读2.师小结:学习了这篇诗歌,你学会了什么?夜晚并不可怕,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欣赏到夜色的美,其实我们做什么事都一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3.指导背诵课文(课件出示我会背)(1)自由逐节练习背诵,再连起来背诵全文。(2)指名分节背诵,评议。(3)学生齐背课文。学生作业1、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