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疏通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翻译1-4段内容;3、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1、疏通重点文言文字词意思;2、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明确互文修辞及其相关句子的翻译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思想极为严重,女子必须严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各项规章制度,女子的地位极为低下,因此,“待字闺中”是不致犯错的不二选择,更不可能说外出打战了。但是,“谁说女子不如男”,今天我们就将认识这么一位巾帼英雄,她不仅忠孝两全,而且英勇、机智过人。那么,她是谁呢……(花木兰)二、出示学习目标1、疏通生字词,会正确朗读诗歌。2、正确译讲并背诵诗歌第1—4段三、花木兰及《木兰诗》简介1、花木兰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2、《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乐府双璧”:南朝:《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四、自学指导1、生字词疏通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朔气金柝扶将鸣溅溅十二转傍地走戎机帖花黄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第1—4段,注意重点字词。(用铅笔将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课件出示句子,点名学生翻译相关字词及句子。(明确:互文修辞——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五、朗读1-4段内容,尝试背诵。六、随堂联系训练(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