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继电器第三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基础控制系统设计基础电气控制系统类型:高低压配电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电气传动系统电气传动系统机床控制系统机床控制系统自动生产控制系统等自动生产控制系统等控制(执行)对象:电动机电动机控制方式:继电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接触器控制系统→PLCPLC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2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与内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与内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编制出设备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所必须的设计图纸、设计资料等。图纸包括电气原理图(主回路、辅助回路)、电气系统的组件划分图、元器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电气箱(柜)图、控制面板图和非标准件加工图等;资料包括提供元器件清单(名称、型号、数量、厂家等)、设备技术说明书(电气图工作原理、元器件参数选用计算依据、程序注释等)和使用说明书(设备组成、使用方法、故障分析及排除等)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拖动方案、选择电机容量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并绘制相关图纸。从原理性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安装调试到使用维护等都属于设计范畴。31、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重点:根据生产要求确定生产工艺重点:根据生产要求确定生产工艺2、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控制线路应力求简单、经济,提高性价比。①尽量选用标准的、常用的或经过实际考验过的线路和环节。典型电路如:起、制动电路,正、反向运行电路,保护电路等②合理安排电气元件及触点的位置。③尽量缩减电器的数量,采用标准件,并尽可能选用相同型号。KA2SQSQKA2KA1KA1a)b)控制系统设计原则控制系统设计原则4213KAKAKA21213KAKAKAKAKA(a)中:目的:减少不必要的触点以简化电路,提高可靠性;同时尽量减少通电电器的数量和通电时间,可以节能并延长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电路化简:逻辑分析法电路化简:逻辑分析法5KM1KM2KM1KM2KAKA不正确正确YAKA2YAKA1不正确正确KA1KA2RKA13、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和安全。(1)正确连接电器线圈和触点。6KM1KM2SB1SB2SB3KM1KM2KM1KM2HL1HL2FR““寄生”电路寄生”电路是指在线路动作过程中,不是由于误操作引起的意外接通电路。(2)控制线路中应避免出现“寄生”电路。7KA1KA2KA3KAKA1KA2KA1KA2KA3KAKA1KA2(3)尽量避免多个电器依次动作才能接通另一个电器的控制结构,这样可以提高线路工作的可靠性。8KMKAKAKA“竞争”现象:对于控制电路,由于采用不同动作类型的触点,会得到不同的输出状态。““先断后合”型:线圈通电时,常闭触点先断开,常开先断后合”型:线圈通电时,常闭触点先断开,常开触点后闭合;断电时常开触点先断开,常闭触点后闭合。触点后闭合;断电时常开触点先断开,常闭触点后闭合。““先合后断”型:线圈通电时,常开触点先闭合,常闭先合后断”型:线圈通电时,常开触点先闭合,常闭触点后断开;断电时常闭触点先闭合,常开触点后断开触点后断开;断电时常闭触点先闭合,常开触点后断开(4)选择好控制电器元件的动作类型,注意“竞争”现象9((55)应具有完善的保护环节,包括必要的电气联锁。)应具有完善的保护环节,包括必要的电气联锁。●●保护环节,如短路、过载、过流、欠流、过压、保护环节,如短路、过载、过流、欠流、过压、欠压、失压、缺相等保护。欠压、失压、缺相等保护。电气联锁,如电气互锁(接触器、继电器触点互电气联锁,如电气互锁(接触器、继电器触点互锁)、机械互锁(行程开关互锁)措施。锁)、机械互锁(行程开关互锁)措施。监控信号,如工作电压、电流值的仪表显示,运监控信号,如工作电压、电流值的仪表显示,运行、报警等工况指示行、报警等工况指示●●●●104、应尽量使操作和维修方便。操作方式方法应符合生产规范,尽量作到与同类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一致性,提供多点起动、多点停止或急停。控制方式可根据需要设置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为便于设备调试及维修,自动方式还可进一步分为单步、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