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一小黄惠琴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一小黄惠琴角的初步认识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内容。•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三、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二)、引导探究,获取新知。•(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四)、回顾全课,共同总结。•(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话说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可是手一松,“啪”地从空中摔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哦!原来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掉下来啦。•“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不要紧,请圆规大叔来帮忙,请他把两条射线连起来。”这时直尺博士出现了,笑咪咪地指着身后的高个子,戴着一顶黑帽子的圆规说:“能是能,不过连起来不见得是一条直线,还是我来帮帮忙吧。”“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直尺博士回答道:“我们试一下不就知道了”。“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哎哟”小圆点叫起来“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来了吗?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二)引导探究,获取新知•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看一看)•(2)在生活中找角(找一找)•(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折一折)•(4)比较角的大小(比一比)•(5)做活动角(做一做)•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摸一摸)•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画一画)•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说一说)•5、练习: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三)巩固练习1、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学生用自己的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2、请找出图形中,有几个角?•3、拓展思维(想一想)•找出下面有几个角?•四、回顾全课,共同总结:•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跟着老师唱一唱吧,用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曲调唱《角,角,角》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附板书设计:12311231345345一个顶点两条边,就是角就是角56543156543125125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叉口大角就大顶点边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