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发挥想象,写几句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手持金箍棒,七十二变,捉妖降魔。()少年英雄,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羽毛扇。()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聪明伶俐,熟读诗书,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二、课堂教学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生:严监生。师:请注意一个字的读音。出示:监{知道“监生”吗?生:(读注释)监生是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师:对,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严监生,何许人也。(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两天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节选自《儒林外史》师:严监生的确有钱,折合人民币至少有千万余元。我们设想一下,一般这样的人在临死前会做什么?生:我想他临死前想着要花很多钱来办葬礼。生:他一定忙着立遗嘱,分家产。生:也许他想死后把钱捐出去。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三、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我们边听边思考,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一生朗读后)师:文中有这些新词。请大家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出示: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诸亲六眷”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挑{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师:谁能讲一讲临死前严监生不可思议的表现。生:严监生的病越来越重,在临死前,他伸出来两个手指头示意家人。师:大侄子以为——生:大侄子以为他还有两个亲人没有见面,二侄子以为他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奶妈以为两位舅爷不曾见面。师:最后赵氏猜透了严监生的心思,他指的是两茎灯草。(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手指头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师:在请一位同学根据板书说一说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生:严监生奄奄一息之际,还惦记着两根灯草,伸出两个指头示意家人要挑掉灯芯,诸亲六眷以为是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只有赵氏明白他的心意,挑掉灯芯后,严监生才死去。师:这位同学概况能力非常好,为我们大家点亮智慧的灯,请同学们向他学习,根据板书自由练一练,把话说明白。(学生自由说话)四、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师:书是靠读才懂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走进严监生的内心深处。(板书:内心)我们通过严监生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完全明白他的心思。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的痰想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生:不是,不是,不是!亲人?你们不都在吗?不是,看灯盏里那两根灯草改费多少油啊!师:很会读书,你抓住了“摇两三摇”和“两个手指头”展开想象。(板书:摇了两三摇、抓关键词)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生:我的大侄子,我的亲人不都在我的身边吗?哪是什么亲人,而是燃着的两根灯芯,多浪费啊。师:你是抓住了“两个亲人”、“大侄子”这两个词语展开想象的。我吸收大家的意见。我的两根灯芯,哪怕挑掉一根也好!大侄子啊大侄子,你怎么一点儿都不明白我的心意呢,白白做我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