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体)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地质工程专业•第一节土(体)的分布与成因•第二节土的粒度成分与分析•第三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其换算•第四节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第五节土的工程分类第一节土(土体)的分布与成因•一、从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我国松散层分布规律•二、土(土体)成因分类与特征一、从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我国松散层分布规律•什么是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气候分区及其形成因素•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性特征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成因演化论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工程地质学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时,十分重视地质体的成因演化,它是解决许多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钥匙•典型范例:•黄土、红土、膨胀土、冻土、软土、盐渍土因成因不同而工程地质性质迥异•斜坡变形破坏是斜坡与所处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长期演变而造成的。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的基本概念•工程地质条件是长期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塑造而成的,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区域性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带性规律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空间分布与组合规律性,促使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发展演化的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它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基本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的要点•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是内外动力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随着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演化而演变着。•大地构造环境控制着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岩性与结构。•作用于岩石圈表层的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外动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形地貌分异、表层沉积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物理地质现象和地质条件因素的组合。由此可见,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工程地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综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集成要素,它们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优劣以及与其对应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现代地表运动矢量图(GPS结果)(WangQetal.,2001)】新生代两大陆碰撞引发大规模地壳挤压缩短,岩石圈增厚和高原抬升西部:西部:东部:东部:出现地幔隆起,大规模陆内伸展,岩石圈减薄,地壳沉降,盆地充填一、从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我国松散层分布规律•什么是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气候分区及其形成因素•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地貌轮廓基本特征•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4500m。•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东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风山之间,高山、高原和大盆地,海拔一般1000-2000m。盆地部分低于500m。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风山以东至滨海之间宽广的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海拔500m以下。一、从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我国松散层分布规律•什么是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气候分区及其形成因素•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性特征气候分区及其形成因素•特点:类型多样•按温度分6个热量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按水分条件: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一、从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我国松散层分布规律•什么是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气候分区及其形成因素•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性特征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自北向南有规律变化:•沙漠•黄土•膨胀土•红土•淤泥质土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由于地貌、气候环境的分区特征,地壳表层的沉积物自北向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由沙漠、黄土、膨胀土、红土到东南沿海的淤泥质软土。塔克拉玛干沙漠(占国土面积的13%)黄土高原位于北纬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4°34°~~41°41°、东经、东经103°103°~~114°114°之间,之间,北界长城,南抵渭河盆地北缘,东起吕梁山西麓,西迄陇西盆地北界长城,南抵渭河盆地北缘,东起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