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学情分析】记叙文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文体,也是学生在写作中应用最多的文体,学生对记叙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因为记叙文比较容易写成,所以学生就不去深究“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这个问题,因此,对它又缺乏理性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写人叙事的一般角度,并能运用恰当角度写作。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讨论中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优缺点与运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重点】在比较、讨论中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优缺点与运用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角度写作。【教学方法】情境导入、鉴赏比较、合作讨论、指导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芬必得广告视频、印发文例、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师:这是在电视上常见的一段公益广告,画面上的这位石老师是民间非盈利机构——光爱学校的校长兼教师,在这所设施简陋、物资贫乏的学校里总共有103个孤儿,在遇到石老师前他们都曾风餐露宿、流浪街头,是这位石老师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肩负的重任,也看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他也是千千万万个教师的缩影。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赞颂园丁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表达交流: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请同学们把教材翻至第60页。板书: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二、推进新课,熟悉内容1.设置问题了解学情师:对于记叙文大家并不陌生,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文体。那么如何才能将记叙文写好呢?请学生回答。(不会很理想)师:在这一点上,我们对记叙文又缺乏了解。那么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走近这熟悉的陌生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2.探讨诗文引出主题投影园丁赞三尺讲台,是您施展才华的天地;教学新法,发挥点石成金的魔力。挥洒汗水耕耘,为了今天的幼苗早日成材;倾注心血浇灌,为了祖国的花朵更加绚丽。深夜,您批改作业,陪伴您的是爱人的鼾声;黎明,您撰写教案,抚慰您的是孩子的梦呓。您是一片映红东方的朝霞,托起希望,捧起旭日;您是一支熠熠生辉的红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师:这首诗很短,但很美。美在哪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设计意图:由学生点出“人称”或“角度”等关键词,以便于引出主题、深入课堂。学生的答案涉及面可能较广,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师:对了,这首诗除了美在格式工整、情感真挚、意蕴丰富外,还美在它的第二人称上,我们刚学过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也有多处运用了第二人称,第二人称的优点是什么?生:让读者倍感亲切,仿佛和作者在面对面交流,也便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师:这个人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角度,也称为视角。视角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记叙文的优劣,选择恰当的人称就好比游览时登上最佳观景点,能将可餐秀色尽收眼底。想品水媚须俯首,要观山伟必仰头。角度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人称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我们来看看这三种人称各自的特点。3.比较文例总结特点文例印出分发,可方便学生放在一起比较,如用幻灯片展示,需要翻页,学生也无法记下那么多内容,无法进行有效比较。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课内外兼顾,课内的不陌生,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起引导启发作用,课外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延展思考范围。(1)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当时,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脊背上。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一学生《母亲》(2)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