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年第29卷第3期为了制定2007年修订版组织胞浆菌病治疗指南,IDSA专家组对2000年版本中的治疗适应证和药物选择进行了复审[1],而该版本也是其更详细地审查早期研究结果的依据。因为在制定2000年版治疗指南时所能参考的信息很有限,故该版指南没有涵盖与几个较新的抗真菌药物和为治疗慢性炎症而采取的免疫抑制疗法有关的内容。因此,专家组决定在2007版指南中增加这部分内容。为了更新2000版指南,专家组使用关键词histoplasmosis和Histoplasma对PubMed数据库中1999—2006-07期间的英文文献进行了计算机文献检索,并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关注针对人类的研究,但也包括个别组织胞浆菌病试验模型的研究。在对有关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进行证据评估时,专家组遵循了编写其他IDSA指南时使用的方法,其中包括对证据的质量和推荐治疗方案的等级进行系统的加权分析(表1)[2]。1文献检索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了858篇相关文献,其中包括几篇国家级会议的摘要,文献涉及的研究类型包括随机性临床试验、标签公开临床试验、系列病例回顾、病例报告、体外研究报告以及动物模型试验。专家组考虑到许多方面的数据存在局限性,决定保留高质量的综述文章或背景资料。解读美国传染病学会2007年修订版组织胞浆菌病临床治疗指南牟丽娉1编写姚瑜2审校(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2.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2)摘要:以前临床上使用的组织胞浆菌病治疗指南均是由美国传染病学会的专家组以证据为依据制定的,而此份经过重新修订的指南则替代了该学会于2000年发表的治疗指南(ClinInfectDis,2000,30:688-95)。该指南的使用者主要是为处于组织胞浆菌病感染风险的人群或已经被感染的患者提供预防和治疗服务的医疗保健工作者。自2000年以来,又有几个新的抗真菌药物上市,临床试验和一系列病例促使人们对组织胞浆菌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对炎症采取免疫抑制治疗的进展给预防和治疗组织胞浆菌病带来了新的问题。针对这些变化,专家组在该指南中整合了1999—2006年期间发表的新信息,并且增加了针对儿科组织胞浆菌病患者(有别于成年患者的方面)的推荐治疗方案。2007年版组织胞浆菌病治疗指南(CID,2007,45:807)所涵盖的内容包括:⑴急性和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方法;⑵肺组织胞浆菌病并发症(包括心包炎、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纵隔淋巴结炎、纵隔肉芽肿、纵隔纤维变性、支气管结石病及肺结节)的治疗方法;⑶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方法;⑷是否推荐对免疫抑制患者采取预防治疗;⑸CNS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方法;⑹孕妇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方法;⑺儿科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方法。关键词:荚膜组织胞浆菌;组织胞浆菌病;免疫抑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儿科;治疗指南中图分类号:R9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标号:1001-8751(2008)03-0125-15对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关于对治疗组织胞浆菌病的新药进行评价的临床试验资料匮乏,大多数的数据来自于群组研究、系列病例分析、小规模非随机性临床试验或病例报告。1.1临床表现初次吸入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后引起的病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暴露的强度和宿主免疫力的强弱。急性暴露会引起从无症状感染到肺功能损伤性严重肺炎等一系列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不需治疗便会在的1个月内自行痊愈[3]。然而,某些患者可能会因表1美国传染病学会-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等级体系在临床指南中对推荐治疗方案的等级评定标准类别、等级定义推荐强度等级A有良好证据支持的推荐治疗方案。B一般性证据支持的推荐治疗方案。C用于支持推荐治疗方案的证据较差或不足。证据质量等级Ⅰ证据来自≥1个设计恰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Ⅱ证据来自≥1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临床试验;群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最好是由1个以上实验中心参与的试验);多时间序列研究;取得显著结果的非对照试验。Ⅲ证据来自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根据其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者专家会议报告所得出的观点。·合理用药·WorldNotesonAntibiotics,2008,Vol.29,No.3·126·持续的肺部或纵隔淋巴结炎症而感到长期肺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