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G-菌诊治新思考超级细菌出现,耐药变迁新时代的到来超级细菌(Superbugs)≈PDRMRSA、VRE、hVISA、VISA、VRSA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C、IMP、NDM-1)碳青霉烯耐药其它肠杆菌科细菌。。。。。。(是指对其有效治疗药物几乎均耐药的细菌)主要超级细菌菌种:全院数据:非发酵菌成为近年临床主要感染致病菌2010年CHINET监测网(14家)全院数据革兰氏(-)71.6%革兰氏(+)28.4%革兰氏(-)菌感染以肠杆菌科、非发酵菌为主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2010年数据非发酵菌35.78%肠杆菌科48.76%全院分离菌株以革兰氏(-)菌为主非发酵菌的耐药率不断上升汪复.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1-9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2010年)2010年CHINET耐药网监测——细菌耐药率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克等):碳青霉烯类仍是首选,但是耐药趋势2010年明显上升(>4%)。其次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且稳定。头孢类药物(三代、四代)的耐药率快速上升,难以应对产ESBL的菌株。非发酵菌(如不动杆菌、铜绿、嗜麦芽等):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30%以上。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克等):碳青霉烯类仍是首选,但是耐药趋势2010年明显上升(>4%)。其次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且稳定。头孢类药物(三代、四代)的耐药率快速上升,难以应对产ESBL的菌株。非发酵菌(如不动杆菌、铜绿、嗜麦芽等):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30%以上。血液科病原菌分布与全院数据相似2010CHINET血液科831株临床分离细菌分布与全院数据相似:•感染以革兰氏(-)菌为主,•在革兰氏(-)菌中,以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为主。革兰氏(-)69%革兰氏(+)31%非发酵菌35.7%肠杆菌科52.8%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2010年待审核)血液科病原菌耐药变迁与时代同步汪复.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1-9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2010年待审核)血液科病原菌与全院数据相似,耐药率逐步上升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克等):碳青霉烯类是首选,但是耐药趋势在上升。其次是酶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且稳定。三、四代头孢耐药率总体20-40%之间,位于第三阵营非发酵菌(如不动杆菌、铜绿、嗜麦芽等):仅头孢哌酮/舒巴坦总体仍低于10%。血液科病原菌与全院数据相似,耐药率逐步上升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克等):碳青霉烯类是首选,但是耐药趋势在上升。其次是酶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且稳定。三、四代头孢耐药率总体20-40%之间,位于第三阵营非发酵菌(如不动杆菌、铜绿、嗜麦芽等):仅头孢哌酮/舒巴坦总体仍低于10%。新时代的思考耐药变迁,超级细菌出现耐药变迁,超级细菌出现现状根据当地病原体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它们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模式来决定。根据当地病原体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它们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模式来决定。抗生素选择原则•根据现状,目前的治疗方案该怎样变化顺应时代发展?•血液科如何应对?•根据现状,目前的治疗方案该怎样变化顺应时代发展?•血液科如何应对?治疗对策“”碳青霉烯暴露(CarbapenemExposure)感染界今年加强关注既往使用过碳青霉烯的患者•既往90天内使用过如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研究发现,“碳青霉烯暴露”是带来医院生态、个体生态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InfectionControlandHospitalEpidemiology.2011,vol.32,no.9碳青霉烯暴露对碳青霉烯暴露对医院生态影响影响对单个病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后微生物分离率、耐药率影响的文献较少。有研究显示通过优先运用厄他培南,来减少二代碳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能够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另外有烧伤病房研究指出:系统化限制使用亚胺培南,能够减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