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学校传染病防控石狮市华侨中学2016年4月1日学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传染过程:引起这类疾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是重要措施,一种传染病是否能在某人群中发生、流行(包括流行的强度),均与这些人群是否具有对该病的易感性有关。为何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暴发•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的流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报告。早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学生个人如何及早发现自己或他人患病并及时报告;•教师如何及早发现学生患病及报告;•学校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各自的责任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例,校领导在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时,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其蔓延,以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其蔓延,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0102030405060708090首例发病首例就诊流行病学确认开始应急报告控制机会传染病事件流行过程检测采样0102030405060708090潜在的病例预防首例发病首例就诊开始应对流行病学预警/确认早期发现在传染病事件应对中的作用检测结果采样•学校和托幼机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疫情监测方法-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学校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晨检工作要点托幼机构晨检内容: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疫情监测方法-因病缺勤登记•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疫情报告内容与时限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疫情报告内容(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