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术后气管切开病人术后护理护理ICU实习生培训呼吸道生理功能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通气管特点易插入,使用方便且迅速可防止舌和咽部软组织松弛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刺激咽后壁易引起恶心、呕吐,有吸入性危险容易异位和滑脱易引起喉痉挛可引起舌和牙齿的损伤何谓气管切开术是切开气管颈段前壁(甲状软骨上),插入特制的套管,从而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急救手术。多用于喉梗阻、昏迷、脑水肿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经气管内插管无效的病人。气管切开术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对于意识不清、尤其昏迷的病人可预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的误吸入肺。气管切开的特点易于固定且较安全多能耐受,适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的病人易于口腔护理病人可经口进食气管切开的特点导管较短,管腔较大,易于吸痰解剖死腔相对减小,气道阻力小易于鼻咽部分泌物的引流气管切开的特点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局部伤口需特殊护理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气管切开的特点并发症较多出血、皮下气肿或纵膈气肿气胸、切口感染经皮气管切开术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具有创伤大、手术耗时长、术中患者耐受性差及并发症多等缺点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操作野小的特点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比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人工气道对病人的影响干扰正常的抵抗力,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抑制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影响病人的语言交流,导致沟通障碍病人的不适感增强,病人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工气道的管理目标维持人工气道的功能保持呼吸道的持续通畅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气管切开的固定固定方法固定带应系死结并系紧,与颈部的间隙以一横指为宜每日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固定带切忌用绷带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吸痰的意义清除大气道分泌物,刺激小支气管,防止分泌物坠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小气道阻力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和细菌培养的准确性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吸痰的临床指征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喉鸣音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及心率的改变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吸痰管的选择管壁光滑、顶端圆润软硬适中直径不超过导管内径的1/2,以1/3为宜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吸痰并发症低氧血症心律失常肺不张气道损伤感染、出血、疼痛等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预防吸痰相关合并症的技术注意氧储备,吸痰前后予提高吸氧浓度使用简易呼吸囊给予高通气量(禁忌症除外)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强调手卫生的问题)使用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引压力适当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深部拔出时才给予负压吸痰负压成人13.3~20.0kpa(100~150mmHg)小儿不超过13.3kpa(100mmHg)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吸痰效果评价呼吸音的改善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道阻力降低潮气量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情况改善血压、心率情况改善气道湿化目的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气道湿化湿化方式的选择温湿交换过滤器过滤湿化(人工鼻)雾化器雾化吸入应用推注泵持续静注湿化液气道内注入或滴入湿化液气道湿化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痰液黏稠分三度:Ⅰ痰液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痰液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Ⅲ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气道湿化湿化效果评价湿化满意:气道通畅、分泌物稀释顺利通过吸痰管、导管内壁无结痂现象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有黏液块咯出,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导管内壁有结痂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痰鸣音多、烦躁不安、发绀加重气囊管理气囊充气的作用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管机械通气时不漏气气囊管理理想的套囊充气封闭气道足以维持潮气量和防止误吸,同时又不影响气管粘膜的毛细血管血流灌注气囊管理临床上应选择“最小封闭容积”和“最小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