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植与感染:如何区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网发现这课件,觉得对我们的思考很有帮助,加上自己临床的一些体会把它整在一起,共享。•希望激发大家的思维,下周如果有空,我们希望与药剂、微生物、院感一起切磋。•感染问题是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但一张细菌培养单在手,你如何区分它是定植还是感染?对于定植,我们使用抗生素属于滥用.对于感染,我们不使用抗生素,病情可能急转直下,生命难以挽回。定植与感染我们能区分吗?正如本幻灯最后的一幅图,他们之间有区别,但有时细微之处的不同难以让我们察觉。本幻灯片结合本人临床经验,不可能穷尽这两者鉴别之能事,但愿大家能有所收获。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困惑•所有的感染都有病原体,但在我们着手治疗时,我们知道责任病原体吗?临床更多的是经验性治疗。•有了培养结果,是污染?定植?还是感染?特别是当培养为条件致病菌时,治疗还是不治疗?预防传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感染12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11隔离患者9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1接种疫苗2拔除导管6专家会诊7治疗感染,而非污染3针对性病原治疗8治疗感染,而非寄殖4控制抗菌药物应用5应用当地资料10及时停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定义•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病理变化成为“感染”。•定植指局部培养出病原微生物,但是病人没有表现出感染的症状,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感染则是局部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同时伴有感染的症状,需要抗感染治疗方可痊愈。定植与感染关系•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大多微生物定植是无害的。•重要的是有些微生物最初是定植,在条件合适时,会转为感染(条件致病菌)。定植与感染临床感染定植(无症状)定植的条件•1.必须具有黏附力细菌只有牢固地黏附在机体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才不会被分泌物、宿主的运动或其器官的蠕动冲击掉,这是细菌能够在人体定植的关键。•2.必须有适宜的环境细菌要长期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也即定植部位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氧化一还原电势,以及pH值和营养物质等要能满足定植细菌的需要。•3.必须有相当的数量在定植过程中,有一部分细菌会因黏附不牢固而脱落,即使已初步定植的细菌也会随上皮细胞的代谢活动而被排除。定植条件•定植抗力不仅仅与正常菌群相关,还与特定细菌表面的特殊蛋白质——粘附素以及特定组织细胞膜上的粘附素受体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细菌仅仅分布与尿道或者感染尿路,而有些细菌仅仅定植或感染呼吸道,还有些细菌能导致创口感染而有些即使在创面大量存在也不能形成感染的原因定植•微生物会在我们身体多部位定植。•对条件致病菌,区分定植和感染非常重要但比较困难。•不应治疗定植—增加抗菌药物耐药,错过真正的病原体。与感染有关的因素•细菌进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细菌的致病力•二、机体的的防御能力PK致病力防御力结局根据病原菌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复发时间修正因子细菌负荷量(CFU/ml)时间(天)临床阈值AB1AB2AB3急性加重期AB治愈治愈治愈停用AB*AB:抗菌药物治疗当细菌负荷到一定程度后,患者将表现出急性加重症状6“细菌负荷”与AECOPD11.MiravitllesMetal.EurRespirJ.2002;20(Suppl36):9s–19s.•病原体检验阳性并非就是感染,或一定是该病原菌感染。需依据感染部位、病人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及病人不同病理、生理特点来综合分析。尤其是要对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仔细分析,不能简单地按其药敏测定结果随便用药。定植与感染:区分方法•部位•患者•微生物•随访部位•正常无菌的体腔(血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中分离到的病原体,考虑责任病原体。•非无菌部位(皮肤,黏膜或创面)分离的病原体,同时结合有无临床、影像、生化以及组织病理依据,多倾向于定植。•但如果脓液培养,或反复为同一结果,或保护性标本,或菌落计数达到一定量—倾向于感染。部位-皮肤和软组织•特别是慢性创面:如果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