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置管与维护脑科康复医院定义外周静脉留置针通过穿刺使导管进入静脉,可用于临床静脉输液、输血等治疗,既可以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方便用药及抢救。P92选择留置针的意义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血管刺激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型号选择应在满足医嘱治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细管径和最短长度的留置针。国际型号流速临床用途18G76ml/min大剂量输液,常规手术、输血20G50ml/min常规手术,输血,常规成人输液22G33ml/min常规成人、小儿输液,小而脆的静脉24G22ml/min小而脆的静脉,小儿输液穿刺部位选择儿童血管选择顺序:手部前臂肘前腋以下前臂头皮足部手指成人及老年人血管的选择顺序:掌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避开手腕内面,避免产生疼痛和对桡神经的损害1.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可能引起血栓2.老年人避免选用滑动、硬化、条索状的血管药物pH值和渗透压pH值:PH6.0-8.0适用于外周静脉输液,PH<4.1,PH>8.0不适宜用于外周静脉输液,其他PH值参考药物说明书。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其他血浆渗透压参考药物说明说。药物pH值对静脉的影响:pH值:低于4.1或高于8.0引起静脉内膜损伤需要血液稀释血液pH值为7.35-7.45pH<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pH>9.0为强碱性渗透压与静脉炎的关系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高度危险>600mOsm/L中度危险400-600mOsm/L低度危险<400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临床常用药物PH值临床常用药物PH值Gancyclovir(阿昔洛韦)11.0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10.0Aminophylline(氨茶碱)9.6Potassium(钾)4.0Dopamine(多巴胺)2.5~4.5Dobutamine(多巴酚丁胺)2.5~1.8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临床常用药物渗透压(mOSM/L)20%脂肪乳350TPN1400甘露醇10985%碳酸氢钠119050%葡萄糖2526>450mOSM/L会引起中度静脉炎>600mOSM/L则必定引起静脉炎静脉输液并发症局部并发症静脉炎、渗出和外渗、血肿、感染、神经损伤、蜂窝织炎等临床比较常见全身并发症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血栓、败血症、过敏反应等患者情况比较紧急及危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处理发热反应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2、输液相关器具不合格或污染3、配药加药操作中的污染4、操作过程中未按无菌操作原则5、环境空气污染6、输液速度过快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1、输液用品产品的合格。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效期、质量等)3、按要求消毒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5、提高操作技术,避免反复穿刺。6、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禁忌1、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高热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药3、严重发热者应停止及更换输液部位、用具及药液,(原输液器及药液应保留,有需要时送检)。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处理急性肺水肿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的液体。2、老年患者代谢缓慢,机体调节功能差。3、心、肝、肾功能障碍等。患才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听诊为大量的湿性啰音。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2、经常巡视输液患者,避免体位及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1、立即减慢或者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2、高浓度给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吸入,减低肺泡表面张力。3、必要时给予止血带四肢轮扎,减少回心血量4、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剂。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处理空气栓塞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患者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1、输液前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