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崔敏2013-4-2541235内容介绍喹诺酮类抗菌药概述喹诺酮类抗菌药共性我院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我国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管理不合理处方举例概述2009年美国抗感染药市场45%15%12%6%5%17%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其它喹诺酮市场2010年喹诺酮类药超过目前销路最好的头孢菌素类,成为抗菌药物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类药物,占世界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8.5%,平均年增长率7%。2009年国内抗感染药市场2009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抗感染类药品以24.3%的份额居各类药品销售的第一位。其中,喹诺酮类销售金额为16.08亿元,是居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之后的第三大类抗感染药物,占9.15%的份额。发病2h后外院本院喹诺酮类(quinolones)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或称吡酮酸)母核的一类药物。“沙星”定义与其它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繁殖期杀菌剂不良反应少稳定性好剂型多样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特点退市发展史萘啶酸萘啶酸1964第一代1970s吡哌酸吡哌酸第二代1994LevofloxacinLevofloxacin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1997曲伐沙星格帕沙星1985替马沙星19861992氧氟沙星氧氟沙星NorfloxacinNorfloxacin诺氟沙星诺氟沙星1984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依诺沙星1993第三代第四代帕珠沙星帕珠沙星吉米沙星吉米沙星加雷沙星加雷沙星西他沙星西他沙星加替沙星克林沙星2000sMoxifloxacinMoxifloxacin莫西沙星莫西沙星1999药动学特点抗菌谱抗菌强度临床应用现状第一代血药浓度低组织浓度低大多数G-菌+泌尿道感染已淘汰第二代血药浓度低尿药浓度高大多数G-菌、部分G+菌、铜绿++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较少应用第三代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G-、G+、铜绿、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分枝杆菌+++广泛广泛应用第四代吸收快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G-、G+、铜绿、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分枝杆菌、厌氧菌++++广泛广泛应用四代喹诺酮药物比较喹诺酮类抗菌药共性构效关系基本结构:4-喹诺酮(或称吡酮酸)母核甲基哌嗪环甲基哌嗪环((氧氟、左氧氧氟、左氧))FF、中枢渗透性、中枢渗透性哌嗪环(环丙)哌嗪环(环丙)抗菌活性抗菌活性((铜绿、金葡铜绿、金葡))X8NR7FR5COOHR2R1O环丙基(环丙、莫西、加替)环丙基(环丙、莫西、加替)抗菌活性(非典型病原体)抗菌活性(非典型病原体)活性所必需基团活性所必需基团抗抗GG++菌活性:菌活性:OHH>NH2CH3>H>NH2X8NR7FR5COOHR2R1O与茶碱相互作用、遗传毒性与茶碱相互作用、遗传毒性金属离子鳌和作用金属离子鳌和作用与与GABAGABA的结合的结合与茶碱相互作用与茶碱相互作用光毒性:光毒性:FF>Cl>N>H>OMe>Cl>N>H>OMe(司帕、洛美光敏反应)(司帕、洛美光敏反应)各取代基与毒性的关系13456加分减分浓度依赖性广谱杀菌药抗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随药物浓度增加,抗菌作用增强Cmax/MIC>10AUC/MIC≥125对多数G-菌有强效。某些品种对G+菌、厌氧菌、结核杆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也有较强作用。G+菌:莫西>加替>左氧>环丙厌氧菌:莫西=加替>左氧>环丙抗菌作用AUC/MIC与疗效的关系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I(DNA回旋酶)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V其它DNA回旋酶使DNA保持高度卷紧状态,G-菌拓扑异构酶IV负责将子代的DNA解环,G+菌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合成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错误复制,抗菌后效应(PAE)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VIV(parC(parC,,parE)parE)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III((gyrAgyrA,,gyrBgyrB))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作用机制口服吸收良好,Fe2+、Ca2+、Mg2+影响吸收吸收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4-30%),分布广、组织浓度高分布分布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氧化代谢代谢大多数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剂量排泄排泄多数半衰期较长(5-7h,甚至10+h),可qd给药半衰期半衰期体内过程泌尿生殖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