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呼吸道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1.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2.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3.小RNA病毒科鼻病毒4.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5.其他病毒科腺病毒、风疹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主要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科种引起的主要疾病正粘病毒甲乙丙型流感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1-5型普通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麻疹病毒麻疹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小儿风疹、胎儿畸形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小核糖核酸病毒鼻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腺病毒小儿肺炎副粘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甲(A):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B):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丙(C):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InfluenzaVirus))1918~19191918~1919年期间的大流行全球有年期间的大流行全球有20002000万人死于流感万人死于流感形态与结构形态呈球形或者椭圆形,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80—120nm,,有有包膜包膜,,包膜上有放射状突起糖蛋白,主要是包膜上有放射状突起糖蛋白,主要是血凝血凝素素((HAHA))和神经氨酸酶和神经氨酸酶((NANA))刺突刺突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1、核衣壳核酸: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螺旋对称,无感染性,抗原结构稳定,有型特异性(甲、乙、丙)。RNA多聚酶:三种蛋白质PA、PB1、PB22、包膜:基质蛋白、脂蛋白来源于宿主细胞膜3、刺突:血凝素(HA):抗原结构易改变。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也很不稳定,易发生变异,与HA一起是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ssRNA-ssRNA,分节段,分节段甲、乙型甲、乙型88个节段个节段丙型丙型77个节段个节段HA的主要功能:1.能凝集多种动物或人的红细胞。这是因为HA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简称血凝)。血凝现象可以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称为血凝抑制(HI)现象;2.病毒颗粒可借助于HA吸附到宿主细胞上,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3.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生物学性状NANA的主要功能有:的主要功能有:1.1.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端的N-N-乙酰神经氨酸,使成熟病毒乙酰神经氨酸,使成熟病毒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2.2.可以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的可以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的受体,液化细胞表面的粘液,使病毒受体,液化细胞表面的粘液,使病毒从细胞上解离,有利于病毒的扩散从细胞上解离,有利于病毒的扩散。。(二)分型与变异(二)分型与变异11、分型:、分型:根据根据核蛋白核蛋白不同分不同分甲、乙、丙三型;甲、乙、丙三型;甲型根据甲型根据HAHA、、NANA不同不同分若干亚型.分若干亚型.甲型H1N1甲型H1N1甲型H5N1甲型H5N122、变异、变异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HAHA和和NANA抗原性漂移抗原性漂移((antigenicdriftantigenicdrift):):变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常引起局部中、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常引起局部中、小流行。小流行。抗原性转变抗原性转变((antigenicshiftantigenicshift):):变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的亚型形成新的亚型。。常引起世界性流感暴发流行.常引起世界性流感暴发流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情况亚型名称抗原结构流行年代最初流行地亚型名称抗原结构流行年代最初流行地原甲型原甲型H1N11918-1957H1N11918-1957西班牙西班牙亚洲甲型亚洲甲型H2N21957-1968H2N21957-1968亚洲亚洲香港甲型香港甲型H3N21968-1977H3N21968-1977香港香港香港甲型香港甲型H3N2H3N2、、H1N11977-H1N11977-俄罗斯俄罗斯与新甲型与新甲型(三)培养特性1、鸡胚培养: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2、细胞培养: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肾、鸡胚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CPE,可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