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掌握:人体测量的指标正常值及意义;生化及实验人体测量的指标正常值及意义;生化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正常值及意义;肠外营养的输室检查项目的正常值及意义;肠外营养的输入径路、输注方式;肠外营养支持的监护入径路、输注方式;肠外营养支持的监护熟悉:熟悉:营养支持的原则、适应症;肠外营养的配置营养支持的原则、适应症;肠外营养的配置及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肠内营养的制备、及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肠内营养的制备、输入途径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输入途径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了解: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了解: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评价和选择评价和选择食品金字塔-日常饮食指南合理与健康食谱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一)内分泌改变与糖代谢紊乱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1.应激反应:糖异生明显增加、葡萄糖生成增加2.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不足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胰岛素抵抗现象(二)能量代谢增高(二)能量代谢增高1.1.静息能量消耗(静息能量消耗(REEREE))2.2.基础能量消耗(基础能量消耗(BEEBEE))(三)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三)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合成降低、尿氮排除增加负氮平衡合成降低、尿氮排除增加负氮平衡(四)脂肪代谢紊乱(四)脂肪代谢紊乱(五)维生素代谢改变(五)维生素代谢改变(六)胃肠道功能改变(六)胃肠道功能改变1.1.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2.2.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3.3.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屏障功能障碍4.4.肠源性细菌移位肠源性细菌移位二、营养状态的评定二、营养状态的评定(一)人体测量(一)人体测量(二)生化及实验室检查(二)生化及实验室检查(三)临床检查(三)临床检查(四)综合营养评定(四)综合营养评定参数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下降10~20%下降20~40%下降>40%上臂肌围>80%60~80%<60%三头肌皮褶厚度>80%60~80%<60%白蛋白30~3521~30<21转铁蛋白1.50~1.751.00~1.50<1.00淋巴细胞总数>1200800~1200<800迟发性超敏反应硬结<5mm无反应无反应三、营养支持的原则(一)确定应激程度(二)计算能量需要量1.HarrisBenedict公式2.体表面积能量计算3.血液流变学能量计算(三)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量(四)确定营养支持方法四、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四、营养支持的适应证1.1.重度的系统性炎症反应重度的系统性炎症反应2.2.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3.3.肿瘤病人化疗或放疗有严重消化道反应肿瘤病人化疗或放疗有严重消化道反应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良者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良者4.4.急性坏死胰腺炎病人急性坏死胰腺炎病人5.5.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6.6.轻度肝、肾功能衰竭者轻度肝、肾功能衰竭者第二节营养支持方式第二节营养支持方式一、肠外营养一、肠外营养(一)肠外营养液的配置(一)肠外营养液的配置11、配制环境和设备要求、配制环境和设备要求配制室:配制室:专用配液室层流空气洁净台层流空气洁净台配制室的监控:配制室的监控:压力、温湿度、通气次数、空气微粒、菌落数(一)肠外营养液的配置(一)肠外营养液的配置22、配制方法、配制方法TNA-全营养混合液/AIO-全合一营养液优点1.全营养均衡输入2.简化输液过程3.降低与肠外营养有关的代谢性并发症4.减少污染和发生气栓机会配置方法和注意事项1.无菌3L袋,加入溶液应超过1.5L2.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顺序加入摇匀,混合后的葡萄糖浓液≥23%、阳离子浓度<150mmol/L、3.现配现用,24-48小时内输完,冰箱保存4.钙剂和磷酸分别于不同的溶液内稀释钙剂和磷酸分别于不同的溶液内稀释5.5.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6.6.不宜加入其它药物不宜加入其它药物//输药前后生理盐水冲管输药前后生理盐水冲管7.7.袋上标注床号、姓名、配置时间袋上标注床号、姓名、配置时间(二)输入途径1.中心静脉营养(CPN)禁忌证:出血倾向或局部感染。(1)常用部位:锁骨下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