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IPSUMDOLOR重症患者的评价和早期识别疾病按轻重程度的分类普通疾病诊治模式--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治疗。有充裕的时间,可能是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危重疾病因病情急危,必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病情的危重程度作出判断和评估。主要依据一般状况和生命体征,采集病史和查体需要同时进行,甚至与抢救治疗同步进行。因此重点明确,即使病因并未完全清楚,也需要初步诊断,注意哪些生理指标是首先要被纠正的,判断出危及生命的异常情况,并给以处理为下一步检查治疗争取时间。潜在危重病"就是指那些表面上看没有特定某一器官衰竭的明显依据,但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处理,病人有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天后病情急剧快速发展,成为危重病患者,甚至危及生命。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强,症状体征出现晚免疫抑制患者:炎症反应差,临床表现不明显创伤患者:出现复合、多发创伤可能性大,不易发现危重问题特殊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等,突然加重,之前很难预测挑战(一)从临床表现上定性判断危重症高危病人早期筛选,从隐匿的表现中识别(二)从疾病的发展规律上判断预期发展成危重症(三)从辅助检查中量化危重症的程度(四)综合评分系统在危重症的应用(五)从政治和全局的角度认识危重病怎样判断和认识危重疾病?(一)从临床表现上定性判断危重症1.一般外观(看上去“好”或“不好”)2.生命体征(T、P、R、BP)3.神智、瞳孔、尿量、皮肤粘膜(C、A、U、S)---即生命八征1.一般外观一般情况发育营养体位其他2.生命体征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体温体温体温是反映病情变化的综合指标,综合指标,能引起体温异常改变的原因很多。体温的变化,往往与病人的病情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直接反映病人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同时体温增高可以使机体代谢率增高,氧耗增加,呼吸加深加快,易致呼吸疲劳、加重呼吸衰竭,因此监测体温改变有利于综合评定和分析病情,了解病情的危重程度和加重的原因(如中暑)心率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最敏感指标之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心率和脉率是一致的,在排除病人因体温过高、情绪波动和药物影响外,其在原基础水平上逐渐增快,可能提示存在循环血量不足。一般心率加快发生在血压未降低之前,且早于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率与血压结合起来考虑病人的循环状况,比各自单独考虑更有临床意义。脉搏脉搏呼吸异常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病人的病情。呼吸衰竭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呼吸频率的异常和呼吸幅度的改变。病人呼吸频率异常减慢(<10次/min)或增快(>24次/min),均是疾病引起的具体病理生理改变(如吗啡中毒和颅高压引起的呼吸减慢、高热性呼吸增快等)。呼吸幅度及呼吸音的检查对于判断病人的通气量、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均有帮助(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深大呼吸、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等)。呼吸频率:正常成人10-18bpm呼吸呼吸血压动脉血压是最常用、最容易测量的生命体征之一,它反映了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血压下降是休克病人最重要的体征之一,危重病人本身就可能引起血压变化,病情变化时血压的波动可能更加明显,这些均说明连续监测血压的重要性。血压变化未及时发现,轻者可能仅引起某脏器的功能障碍或衰竭,如脑和肾脏等;重者能直接导致病人死亡。血压血压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采用格拉斯哥评分≥9分;如果病人烦躁、紧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而神志模糊或嗜睡,说明即将发生昏迷;各种急危重症的晚期都会出现昏迷,分为浅昏迷(刺激无睁眼反应)、中度昏迷(无应答反应)与深昏迷(无肢体反应)三种程度。神志(C)瞳孔(A)正常直径3~5毫米,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瞳孔散大并固定提示心跳停止,瞳孔缩小提示有机磷或毒品中毒,而一大一小为脑疝形成。尿量(U)正常>30ml/h;如果小于25ml/h称为尿少、小于5ml/h称为尿闭,提示发生了脱水、休克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皮肤黏膜(S)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