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乙肝的防治》教案【新知识点】乙肝的预防措施。【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安排】1.引入新课教师表现翡翠丝带图片,请学生展开联想,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启动的“翡翠丝带”运动,引入本节内容。2.教学实施此节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老师可先提问学生:“周围有乙肝病人吗?”通过对于相关病情的讨论,提升对该疾病的重视水准。重点讲解如何使用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的1/3,其中3000万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每年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其中约13万人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这个情况引起了全世界的注重。从2001年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启动了“翡翠丝带”运动,以一个形取中国字中的“人”、色取亚裔文化中象征好运长寿的翡翠的丝带,作为活动标志,吸引公众对乙肝和肝癌的注重。翡翠丝带成为世界肝炎防治的标志。【教学过程】乙肝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三种。虽然当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但还是能够预防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未感染乙肝的社会人群也属于接种对象。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接种程序。(2)传播途径预防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实行准确的性教育。(3)意外暴露HBV后预防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应立即实行血清学检测,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同时实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处理。(4)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各级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即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实行相关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对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可根据其病情确定是否住院或在家治疗。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具(如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各种内镜及口腔科钻头等)应严格消毒,尤其应增强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8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增强随访,如出现身体不适,即时到医院检查。★补充资料: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当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实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一、发病机理乙型病毒性肝炎侵入肝细胞过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很多,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当前认为其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导致。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免疫反应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1.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见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调节紊乱者。感染HBV后,因为Tc细胞功能不正常,或特异抗体封闭部分肝细胞靶抗原而制约T细胞毒反应,致部分肝细胞损害。干扰素产生较少,HBV持续复制。特异抗体形成不足,肝细胞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