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1.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2.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1)孔子在文中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2“”“”“”)文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克己复礼3.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1“”)说说孔子为什么没有要求宰我守三年的丧期?孔子为何严厉责备宰我的不仁?(2“”“”)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4.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1“”)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的言下之意是什么?(2)选段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常被看作礼教纲常的发端。朱熹注曰:“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败,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宠爱的人),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试探究孔子说此话的原意。知其不可而为之5.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4·2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6.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6)(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