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4.20地点心胸外科主持人汪海燕病例类型疑难病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护理)参加讨论的范围多学科讨论主讲人周敏费贤芹陈华记录人周莹莹参加人员心胸外科全体护士、各科护士长、导管护士、护理部领导病例讨论4护理小结1讨论的目的3术后潜在的并发症2病史汇报讨论的目的•主动脉瓣疾病术前合并症较多,术后并发症多,为了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就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何进行观察、护理展开讨论。心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疾病(近年来十余例)二尖瓣膜疾病、三尖瓣膜疾病病史汇报1.简要病史:一般资料:床号:11床患者:章根生性别:男年龄:63岁住院号:1122991,系反复胸闷气喘约4年予2015年4月2日入我院心内科治疗,经我科会诊后于4月9日转入我科。入科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房颤,心功能3级,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2.查体:T:36.1P:88℃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病史汇报3.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面容,神志清楚能够配合检查。病程中活动耐力明显减低,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需高枕卧位,无明显咳嗽、咳痰症状4.既往史: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有高血压疾病史约一年有高尿酸血症病史。无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药物过敏史5辅助检查:2015年4月4日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轻度返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示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大。胸片示:心影增大。2014年4月8日在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及对角支轻度肌桥。治疗经过4月9日入住我科后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心理护理等对症治疗4月18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转入ICU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SIMV,血管活性药调节血压,抑酸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T:36.5P:78℃次/分R:12次/分BP:125/80mmHg患者4月19日09:30呼吸机脱机,于4月20日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治疗上仍以护胃抑酸,抗感染、强心、利尿抗血凝等对症治疗。患者4月21日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4月24日停心电监护。患者目前病情平稳,恢复良好,精神状况等一般情况良好。病因包括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可以引起单个瓣膜病变,也可以引起多个瓣膜病变。瓣膜病变的类型通常是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一旦出现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便会妨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引起心脏功能损害,导致心力衰竭。解剖生理心脏瓣膜•瓣膜:心脏共有四个瓣膜,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为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分别位于和隔离与主动脉、肺动脉相连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单向阀门作用,保证血流单方向流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术后潜在的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后期并发症换瓣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换瓣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抗凝的不足与过量抗凝的不足与过量围术期污染和康复后的菌血症抗凝不足致栓塞,过量致出血出血心率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包填塞肾功能不全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质皮肤苍白、湿冷、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与术中的止血不彻底和体外循环凝血机理紊乱有关出血出血防治措施ACT<13012加强挤捏324h>1000ml引流量多无血凝块: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不够引流量多有血块:注意有无发生心包填塞开胸止血指征:引流管量≥4ml/(kg.h),连续三小时,用止血药无效手术室返回ICU取低半卧位,抬高床头30°挤捏引流管的两种方法:交替法和冲激法心包引流瓶放再右侧心包/纵膈引流管接低负压吸引(20-40mmHg)引流瓶摆引流瓶摆放位置放位置挤捏引流管的方法负压吸引负压吸引体位体位防治措施交替法: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管液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左右手交替紧捏引流管,从上循序而下使管内产生负压。冲激法:挤压时两手前后握管,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手松开,由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