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云南专升本考试《文学概论》测试题第一题、单选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1、“净化”说的倡导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C.康德D.荣格2、“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者是()A.哈贝马斯(正确答案)B.柏拉图C.黑格尔D.丹纳3、“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A.鲁迅B.高尔基C.毛泽东D.列宁(正确答案)4、追本溯源,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虚静”一语最早见用于()A.墨家B.儒家C.道家(正确答案)D.法家5、最早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伊瑟尔(正确答案)B.伽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6、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A.无功利与功利(正确答案)B.形象与理性C.情感与认识D.意识与无意识7、“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中的语言现象是指()A.个人言语B.语言系统(正确答案)C.话语D.文本8、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实现“阳春白雪”与人”统一的倡导者是()A.列宁B.周恩来C.毛泽东(正确答案)D.高尔基9、精神生产的概念最初见于()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正确答案)C.《剩余价值理论》D.《法学家的社会主义》10、“观物取象”一说提出是在()A.《庄子》B.《老子》C.《孟子》D.《周易·系词》(正确答案)11、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是()“下里巴A.诗歌B.散文C.小说D.社会生活(正确答案)12、下列不属于文学创造主体的解释为()A.主体即“自然”说(正确答案)B.主体即“创造者”C.主体即“旁观者”D.主体即“移情者”13、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A.刘勰B.曹丕C.司空图(正确答案)D.刘熙载14、文学接受中,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熟悉人类某种生活状态,了解各类知识的动机叫做()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正确答案)C.受教动机D.借鉴动机15、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是()A.材料(正确答案)B.发生C.构思D.物化16、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A.创造B.善C.美D.真(正确答案)17、“善”的终极价值体现为()A.高尚品格B.历史理性C.人文关怀(正确答案)D.利他取向18、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表现功能(正确答案)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19、下列不属于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是()A.内蕴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主观的真实D.客观的真实(正确答案)20、将艺术类型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的哲学家是A.柏拉图B.黑格尔(正确答案)C.康德D.笛卡尔21、下列属于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A.暗示性B.朦胧性C.表现性(正确答案)D.再现性()22、写出《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对俄罗斯100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并从中归纳出31个“功能”的学者是()A.列维–斯特劳斯B.格雷马斯C.普洛普(正确答案)D.布雷蒙德23、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A.故事(正确答案)B.声音C.结构D.视角24、“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A.黑格尔B.姚斯(正确答案)C.刘勰D.布封25、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A.刘勰B.曹丕C.司空图D.刘熙载(正确答案)26、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A.领悟B.延留(正确答案)C.净化D.共鸣27、下列学者中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的是()A.布封(正确答案)B.歌德C.黑格尔D.马克思28、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A.突出B.综合(正确答案)C.简化D.变形29、在各种文学样式中,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小说C.剧本(正确答案)D.戏曲30、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A.情景交融(正确答案)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意义丰富3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A.形象性B.哲理性(正确答案)C.象征性D.荒诞性32、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可称为()A.叙述内容B.叙述话语(正确答案)C.叙述动作()D.叙述情感33、“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这是叙述内容中的()A.事件B.人物C.场景D.情节(正确答案)34、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是指()A.零聚焦叙述(正确答案)B.内聚焦叙述C.外聚焦叙述D.一般叙述35、抒情话语的最小声音单位是()A.词语B.意义C.字音(正确答案)D.语法第二题、多项选择题(多选、选均不得分)(共分)1、下列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