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我合同段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5cm厚的230.779KM2,20cm厚的5.929KM2。二、施工计划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计划2009年5月5日开始铺筑,2009年10底完成底基层施工。三、资源配置1.人员:副经理王生祯总工胡厚兰现场工程师司光晔游振伟质检工程师齐红林测量工程师李健试验工程师樊磊拌和厂厂长武生成现场管理周林,机械操作、修理工25人,民工20人.2.机械设备:WDB500型稳定土拌和设备1套ABG423摊铺机2台50装载机3台徐工220压路机2台XP261胶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2辆、载重20T以上的自卸汽车10辆。3。原材料:①底基层所用水泥采用安定性好,终凝时间387分钟的汪清庙岭水泥厂生产的缓凝3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②底基层用砂砾为石砚砂厂的砂砾;③底基层用石粉来自高岭隧道碎石厂料场。④水为饮用水。四、施工方法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采用WDB500型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搅拌,自卸汽车运输,ABG423型摊铺机摊铺,26吨和36吨压路机相结合进行压实,洒水汽车洒水养护。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测量放样挂线摊铺压实养生1拌和运输(1)准备下承层:在施工前应对试验段路床进行全面检查,逐桩检查路床的宽度、纵坡、横坡度、中边桩高程、弯沉等并做好详细的检查验收记录.同时清扫路面上的杂物,确保摊铺工作面平整、坚实、无浮土,没有松散和软弱地点,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底基层施工。摊铺前对干燥地段,用洒水车喷洒少量水润湿.(2)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恢复中桩,依据底基层宽度打出边桩,以10m为一断面,在中桩及同一断面距底基层外边缘30cm位置处打上钢钎,在钢钎托架上测出底基层相应位置的顶面高程,固定好托架,挂出路面两侧基准线(钢丝),用紧线器拉紧,用来控制底基层路面高程。底基层施工宽度为设计宽度,两侧边缘用厚度为14厘米的槽钢作侧模。(3)拌和:①严格按照规定的水泥剂量进行拌合,我合同试验配合比为:水泥:石屑:天然砂砾:9.5—19mm砂砾:19-37.5mm砂砾:水=3.5:20:45:10:25:6拌合时必须控制好含水量和拌合的均匀度,以确保混合料质量。刚开始拌和时以(设计水泥剂量+0.5%)进行配料,到能稳定质量时以设计水泥剂量进行配料。②拌和时混合料的含水量以比最佳含水量大1~2%进行控制,并根据施工延迟时间、集料的含水量和天气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混合料在碾压时的含水量略大于或等于最佳含水量。③施工中检查输送带送料情况,检查水泥推进器工作情况,用水输送情况,确保原材料正常供应,拌料符合规范及试验要求。④试验室按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含水量、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⑤拌和站人员要记录好每日的开盘时间,终盘时间,以及中途出现的停机时间及原因,便于查询有关资料.(4)运输2由10辆20吨以上自卸车把拌和好的成品料运至施工现场,自卸车数量满足施工需要,自卸车应备有蓬布,以防雨淋及扬尘,卸料时控制卸料速度,防止离析.(5)摊铺摊铺机装有自动调平装置和预压实装置,路幅两侧采用走挂钢丝绳的方法控制高程.钢丝采用紧线器拉紧,托架的高度可以人工调整,摊铺机的找平仪沿钢丝绳前进,达到控制高程的目的。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以补偿摊铺和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混合料运至现场,应立即摊铺。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式前进,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0—30米,一次铺筑成型。根据经验摊铺时松铺系数暂按1.3控制。垫好熨平板,运料车退到离摊铺机10cm处,卸料摊铺。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下,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接住推动前进。摊铺中严格控制前进速度,使摊铺能连续、匀速前进。运料车向摊铺机卸料时,要边摊铺,边卸料,边推进。卸完料后及时指挥尽快驶离摊铺机,让下一辆进入摊铺机前方,将料卸入摊铺机中。换车时间尽可能短,以保证摊铺机料斗不致发生缺料,保证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匀速前进,不中途变速或停顿.在摊铺机后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用水准仪检测铺筑厚度,若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6)碾压:一般摊铺30~50m即进行碾压,做到摊铺一段,碾压一段,并要注意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