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标内容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简述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二、教学要求第一课“”人是万物的尺度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感受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说明“”人生而平等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二课人性的复苏基本要求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发展要求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说明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教科书中没有提及,教学中要予以补充。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三课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基本要求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简述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要求简述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说明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结合本专题第四课的相关内容。第四课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基本要求知道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要求了解康德及其主要政治主张。说明教学本课内容要注意与本专题第三课相关内容的整合。“‘’”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三、教学建议本专题可分4课时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本专题内容进行整合。1.本专题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教师应在认真研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资料,根据实际需要整合教科书内容,切实把握好教学的广度与探度,努力做到深人浅出。2.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归类,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如比较智者学派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等。3.“”“教学中应注意运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将人文主义在西方的产生、发展进程与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进程相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4.应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如通过苏格拉底为真理献身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真理、重视人文精神的良好素质。专题导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时。思想家理解世界的视角就从宗教和神话转向自然“”了;当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思想家们就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了,于是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由此滥觞。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他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沉淀。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申领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第二次是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与天赋人权两面旗帜,用自由平等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藩篱中解放出来,启蒙之火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人文精神的三次演进,也是西方思想史上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关人的价值观因此成为人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