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9.3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本题以新材料“泥浆生物反应器”为背景,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根据题干可知泥浆生物反应器的原理是利用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污染物,所以该反应器处理的是有机污染物,故B项正确;物质循环的实现除了依赖于细菌等异养生物的呼吸作用外,还需要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该反应器没有提到自养生物,故A项错误;因为该反应器缺少生产者,所以不可看作生态系统,故C项错误;无生产者,也就不存在能量输入过程,故D项错误。]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生产者是1,只包括全部的绿色植物B.碳元素在图中1、2、3、4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图中3是分解者,它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最终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D.图中1→2→3可构成食物链C[图中1是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光能合成细菌、化能合成细菌等),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无机环境,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主要)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在1、2、3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3.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D.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D[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循环,而能量是不能被循环利用的,A项错。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通过人类的活动,可以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故B项错、D项正确。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故C项错。]4.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消费者自身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这样通过细胞呼吸,碳就可以返回无机环境了,因此组成消费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不只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A[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面的知识。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物种,最初种群密度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该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斗)争也在加剧。甲的引进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即: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就要投入与甲有竞争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而土著食草鱼类不食甲,只食当地水草,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控制甲的蔓延。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底泥、水、空气、阳光等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