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练10生物与环境一、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1.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属于一个种群。()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应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然后求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3.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6.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7.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8.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11.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2.长势一样的稻田中也存在垂直结构。()13.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是决定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14.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5.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演替形成森林。()1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7.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18.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但细菌不都是分解者。()1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20.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21.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2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2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2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错因分析:1.鸟是一个纲的概念,包括许多不同的物种,森林中的所有鸟不是一个种群。5.性别比例只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改变种群的死亡率。10.“S”型增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最初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15.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1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0.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23.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二、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中有两项是错误的,找出错误的回答并改正。1.种群特征有哪些?它们对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有怎样的影响?答案: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其中年龄结构还可预测种群变化方向。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应满足哪些条件?其数学模型中各参数代表什么含义?答案:“J”型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等资源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条件下产生的;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