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红军长征B.华北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九月十八”“鬼子兵”“占北大营”等信息可知,歌谣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答案】C2.下图为毛泽东、周恩来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毛泽东、周恩来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A.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B.收复失地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解析】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开辟了敌后新战场。【答案】D3.要了解侵华日军的罪行,可以从下列哪些事件中得到答案()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部队”细菌战④虎门销烟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题意,虎门销烟不属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史实。【答案】B4.在中国举行12.13——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前夕,(年)12月8日日本《产经新闻》头版头条的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④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的感受,或当时留下的第一手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明材料。【答案】D5.1941年后,中国陆续派出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下图为中——国入缅远征军所获战利品日军关防大印印案以上图文材料可以印证()①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②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军欧洲战场的对德作战④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民族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结合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以上表述均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D6.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解析】从“陕甘宁”“边区”等信息可以判断民歌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注意材料信息:陕北,陕甘宁。【答案】B7.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际上反映了()A.周恩来深谙历史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C.要依靠政府军队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解析】注意时间:1940年,这是抗战时期,材料中“兵卒”实际指广大群众。综合信息可知中共在抗战中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答案】D8.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采取了党外合作的方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有两个政权、两支军队,中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是国民政府,领导的是国民党军队。【答案】C9.对右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识读分析能力。从漫画内容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认为自己是亚洲被侵略地区的恩人。A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漫画中的观点;只有C项说明了日本的罪行,能批驳漫画中的观点。【答案】C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