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码》反思我们都知道:生本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成功的生本课堂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等活动,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天我主讲的是《数字编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手机号码,在生活经验中自主探究。达到生活材料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一、依据课标说教材:《数字编码》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单元之后,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把重点放在了:1、让学生结合身份证的认识,了解到用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其它编码的知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提高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二、以生为本说预设:在生活中编码到处可见,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等。学生每天都与这些多种多样的编码打交道,如果他们没有认真观察,仔细研究的话,这些编码也就是他们身边的一串串数字而已。把学生引进编码的世界,带领他们探索并了解编码中的学问,这对来说学生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挑战性;我认为这节课旨在为学生提供了认识数学的用途、探索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综合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而这节课也实质上反映了学生经历的两个主要过程,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一是课前,学生对生活中的大量的有关于编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作出推理判断和验证的过程。这是研究兴学习中进入问题情境、时间体验阶段。二是课上,学生表达自己对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的理解,同时又在交流中进行反思的过程。这是研究兴学习中表达和交流阶段。所以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这节课的教学:1、前置学习,初步了解编码。课前我让每个学生收集家长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以及马桥的邮政编码。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我讲课在下午第一节课,很多同学都感到有些疲倦,为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里集中注意力,课前我非常神秘的说老师非常聪明,能分辨每个身份证号码是家庭中哪一个成员的,从而激发学生一起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一起来探究身份证的奥秘。3、小组交流: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索、研究的时间,让他们比较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在独立猜测一下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字编码。4、全班展示,教师点拨:在知道生日码的情况下观察到月和日中有零占位的情况,如“19910310”就是1996年3月10日出生的,其中的“0”就是起到占位的作用,当学生认识了出生日期码后,他们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剩下的几个数字上,这师老师再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地址码”和“顺序码”,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当破译了身份证号码后,我马上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其它的编码,如:邮编门牌号、车牌号,重点讲解邮政编码,知道邮政编码的每一位数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知道马桥的邮政编码是多少。5、回归课始,解决问题。出示父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