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太谷三中白艳萍华佗再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文言文的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两人互查:1、“说”是:2、韩愈:字(),()代文学家3、写作手法:4、中心:(抓关键词)《马说》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将人才比作(),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将伯乐比作(),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的杂文。退之唐托物寓意千里马食马者善于发现人才的统治者怀才不遇,有志难申中考考点:•1、朗读时能够正确断句•(1)、根据意思断句(主语/谓语/宾语)•(2)、根据音节断句(一般用于短句中)断句练习:(只划一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考考点:•2、默写•①给上填下式默写(空前绝后式)•②理解性默写•③应用性默写默写(空前绝后式):•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食不饱,力不足,()。•4、(),安求其能千里也?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默写(理解型):•1、本文的论点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不饱,力不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默写(应用型):•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中考考点:3、理解•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通假字的读音及含义;•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才美不外见•2、食之不能尽其材•3、其真无马邪见通现,呈现,表现食通饲,饲养,喂养材通才,才能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3、其真无马邪•4、其真不知马也•2、下面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A、才美不外见风吹草低见牛羊•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D、斯是陋室是马也鞭打,驱使。动词马鞭。名词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A翻译句子:•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只是辱没在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想要它跟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得到,还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食量使它充分发挥它的才能,马鸣叫,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中考考点:4、分析•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②古为今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文言文题目:《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陈涉世家》《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2、下面对《马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C、文章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D•3、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请举例说明。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